1.中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我国的国家能源安全战略是什么?

3.“打的起步价”是什么意思?

4.最先给我正确满意答案者得100分~~~~~~快!!!!!!!!!!!

5.英国在金融危机时的第九经济模式是什么

6.阶梯电价对谁有利?电力虽然是商品、用的越多应该价格越低;现在老百姓离不开电;所以就变向涨价;什么...

7.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原油价格

第十五次油价调整了吗_第十五次油价调整

发改委18日表示,根据《石油价格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本次汽、柴油价格不作调整,未调金额纳入下次调价时累加或冲抵。

自2017年8月4日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以来,国际市场油价小幅波动,按现行国内成品油价格机制测算,8月18日的前10个工作日平均价格与8月4日前10个工作日平均价格相比,调价金额每吨不足50元。

发改委表示,根据《石油价格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本次汽、柴油价格不作调整,未调金额纳入下次调价时累加或冲抵。发改委正密切跟踪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运行情况,结合国内外石油市场形势变化,进一步予以研究完善。

石油价格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石油价格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和《院关于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的通知》(国发[2008]37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石油生产、批发和零售等经营活动的价格行为,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石油包括原油和成品油,成品油指汽油、柴油。石油价格包括原油价格和成品油价格。成品油价格根据流通环节和销售方式,区分为供应价格、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

第四条 原油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成品油区别情况,分别实行指导价和定价。

(一)汽、柴油零售价格和批发价格,向社会批发企业和铁路、交通等专项用户供应汽、柴油供应价格,实行指导价。

(二)向国家储备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供应汽、柴油供应价格,实行定价。

第二章 价格制定与调整

第五条 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为基础,考虑国内平均加工成本、税金、合理流通环节费用和适当利润确定。

第六条 当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低于每桶40美元(含)时,按原油价格每桶40美元、正常加工利润率计算成品油价格。高于每桶40美元低于80美元(含)时,按正常加工利润率计算成品油价格。高于每桶80美元时,开始扣减加工利润率,直至按加工零利润计算成品油价格。高于每桶130美元(含)时,按照兼顾生产者、消费者利益,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原则,取适当财税政策保证成品油生产和供应,汽、柴油价格原则上不提或少提。

第七条 汽、柴油价格根据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变化每10个工作日调整一次。调价生效时间为调价发布日24时。当调价幅度低于每吨50元时,不作调整,纳入下次调价时累加或冲抵。

当国内价格总水平出现显著上涨或发生重大突发,以及国际市场油价异常波动等特殊情形需对成品油价格进行调控时,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报请院同意后,可以暂停、延迟调价,或缩小调价幅度。特殊情形结束后,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报请院同意,成品油价格调整继续按照本办法确定的规则执行。

第八条 已实行全省统一价格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暂未实行全省统一价格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心城市,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按本办法第五条确定。暂未实行全省统一价格的省(自治区、直辖市)非中心城市,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以中心城市最高零售价格为基础加(减)地区间价差确定。

地区间价差由省级价格主管部门依据运杂费等因素核定。省内划分的价区原则上不超过3个,价区之间的价差不高于每吨100元。省际之间价差应适当衔接。省级价格主管部门要将省内价区具体安排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备案。成品油零售企业在不超过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的前提下,自主制定具体零售价格。

第九条 成品油批发企业对零售企业的汽、柴油最高批发价格,合同约定由供方配送到零售企业的,按最高零售价格每吨扣减300元确定;合同未约定由供方配送的,在每吨扣减300元的基础上再减运杂费确定。运杂费由省级价格主管部门制定。

成品油批发企业在不超过汽、柴油最高批发价格的前提下,与零售企业协商确定具体批发价格。当市场零售价格降低时,批发价格要相应降低。合同约定由供方配送的,批零价差不得低于每吨300元,并不得另外收取运杂费;合同未约定由供方配送的,扣除运杂费后,批零价差不得低于每吨300元,并不得强制配送。

第十条 成品油生产经营企业对具备国家规定资质的社会批发企业的汽、柴油最高供应价格,按最高零售价格每吨扣减400元确定。

成品油生产经营企业在不超过汽、柴油最高供应价格的前提下,与社会批发企业协商确定具体价格。当市场零售价格降低时,对社会批发企业供应价格相应降低,价差不得低于每吨400元。

第十一条 成品油生产经营企业对铁路、交通等专项用户的汽、柴油最高供应价格,按全国平均最高零售价格每吨扣减400元确定。

成品油生产经营企业在不超过最高供应价格的前提下,与铁路、交通等专项用户协商确定具体供应价格;当市场零售价格降低时,对专项用户供应价格相应降低。

专项用户是指历史上已形成独立供油系统的大用户,具体名单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确定。

第十二条 成品油生产经营企业对国家储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汽、柴油供应价格,按全国平均最高零售价格扣减流通环节差价确定。

第十三条 本办法第五条至第十二条汽油、柴油价格均指标准品价格。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成品油标准品与非标准品的品质比率。非标准品价格按照标准品价格和规定的品质比率确定。

第十四条 省级价格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汽、柴油吨与升折算的系数。

第十五条 乙醇汽油价格政策按同一市场同标号普通汽油价格政策执行。

第三章 信息发布

第十六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在门户网站公布按吨计算的汽、柴油标准品最高零售价格,国家储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用汽、柴油供应价格,以及汽油、柴油标准品与非标准品的品质比率。

第十七条 省级价格主管部门在指定网站公布本地区汽、柴油标准品和非标准品最高批发价格和最高零售价格。

第十八条 主要成品油生产经营企业通过所在地新闻媒体公布本公司的汽、柴油具体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

第四章价格监督检查

第十九条 成品油批发、零售企业要在显著位置标识成品油的品名、规格、计价单位、价格等信息。经营企业在销售成品油时,不得以其它名目在国家规定的成品油价格之外加收或代收任何费用。

第二十条 价格主管部门依法对成品油生产、批发和零售企业的价格活动进行检查,并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对价格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原《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同时废止。

中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成品油调价机制影响因素

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是由成品油调价机制决定的,那成品油调价机制影响因素有哪些?

本次是2020年国内成品油第6次调整,本次调价过后,2020年成品油调价将呈现?零涨三跌三搁浅?格局。

目前,国际原油价格跌至18年以来的最低点,美国WTI和布伦特期货价格已经双双逼近20美元/桶。截止3月30日,WTI原油期货收跌1.42美元,报20.09美元/桶;布伦特原油期货收跌2.17美元,报22.76美元/桶,原油综合变化率-33.52%,预计对应下调幅度1210元/吨,约合0.9元/升。

过去的十五年来,我国成品油调价体制已经进行了五次较大的调整。除了第一阶段以外,整体油价受政策调控较多,并且没有一个固定的调整体制,这使得相关企业对成品油价格的预测失灵,在增减库存时存在较多的风险。另外这种合理性也导致投机机会的下降。

刚刚进行的这次调整,则是相比前次标准向市场化更推进了一步。其中调价标准出现了下降,使得日均波动阈值由0.17-0.18元下调至0.08元左右,而调价周期亦进行了缩减,也是使国内成品油对国际原油价格波动滞后的现象得到了一些改善。

虽然波动节奏与国际原油相比有所改善,但是从波动幅度上来说比前几个阶段有所收窄,这亦说明了政策对成品油价格的控制仅停留在挂钩的层面。

至于幅度收窄的原因,从国内外成品油价格便可比较出国内的成品油价格存在明显的溢价,而这种溢价则主要是由08年下半年所拉大的。当时原油逢金融危机大幅下跌,而国内成品油价格下跌的幅度远远小于国际油价,在这种情况下油炼企业的毛利率波动中枢由-5%左右上升至5%左右。而虽然这种差价在第四阶段有所收敛,但溢价仍然非常明显。而相对毛利率来说,面对同样的原油成本,新加坡和荷兰基本达到5%-10%,而美国的中枢亦是在15%左右,这一点说明我国的炼油技术仍然非常落后,亦是成品油价格脱钩的推手之一。

我国的国家能源安全战略是什么?

一、21世纪初期是中国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期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新阶段,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以下有利条件:

(一)发展需求劲头足

第一,居民消费结构迅速提升。我国居民消费结构正处于迅速提升的状况。我国消费市场非常广阔,商机无限,广大人民改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迫切要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无穷尽动力。

第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要重点抓好三件大事:一是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二是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三是加强基础产业设施建设。

第三,加速城镇化的进程。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2003年我国城镇化占40.53%,预计2010年达到47%,2020年达到55%。加速城镇化的进程,不仅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同时是保持我国发展需求的势头一项长远的举措。

(二)发展基础较好

第一,我国有取之不尽的劳动力,拥有丰富的科技人力和人文人力,并具有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

第二,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在50多年建设的基础上,我国“十五”期间完成了一批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设施。如小浪底工程、三峡工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已初见成效。南水北调正在筹划实施中。到目前为止,全国高速公路大体联网,最低程度是省内联网。

第三,科技教育基础较好。建国以来,经过几代人的持续奋斗,我国科技和教育事业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巨大成就:取得了一大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科技成果,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学科体系,拥有一支可信赖的有水平的科技人才队伍;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相当庞大,已拥有保持在校学生一千多万的共计1731所高等学校,全国普及义务教育人口达适龄儿童的98%左右,整个国家的文化科学知识素质有很大提高。

(三)初步具备发展的体制保障

以公有制为主体,非公有制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已经建立起来;国内统一的开放的市场逐步形成,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已逐步接轨;职能正朝着“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转变,为全面建立起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制度而努力。此外,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四)社会政治保持长期稳定

党中央和院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高度重视保持社会稳定。一是正确对待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发展变化的种种表现,特别是群体件,努力做到及时发现,正确处理,有效处理;二是高度警惕来自敌对势力的破坏、颠覆和渗透等活动,重拳出击违法犯罪的案件,以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

二、21世纪初期是中国各种矛盾的凸显期

(一)两个基本情况

1.我国是个经济大国,却不是经济强国。以2002年为例,中国国民生产总值(GNP)排在世界第6位,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127个国家中排在第73名。美国等18个国家早已完成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变,即第一次经济现代化;现在美国等6个国家已经从工业社会进入知识社会的发展阶段,即进入第二次经济现代化进程;其他12个国家也迈入第二次经济现代化的起步阶段。

中国目前还在推进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中后期。当今中国,农业社会、农业劳动力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50%,相当于1870年美国、法国和德国的比重水平。

2.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由于历史和现实条件的因素,我国东中西部国民生产总值在全国的比重很不平衡。18―2003年东部经济上升,中部西部经济下降。这说明我国地区发展不协调是非常突出的,具有多层次、多侧面的特征,这个不协调不仅存在于经济发展的差距,也存在于社会发展的差距。

(二)七大主要问题

1.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我国实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努力进行了多年,但现状依然是:取得明显进步,水平依然很低,矛盾非常尖锐。因此,要下定决心,找到发展生产力的正确途径。

2.产业结构不够合理。18年以来,我国的产业结构有所变化,但这样的结构,不仅低于高收入国家,而且也低于低收入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反映了第三产业内部存在结构低水平。这种低水平在第三产业内部表现为,生活长期占主导,生产业处于非主导地位。这表明金融保险、房地产、物流产业、科技开发、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迟缓。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也反映了我国城镇化发展滞后。

3.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表现在许多方面。例如,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只有24%,在世界50个主要国家中我国排行24位,排在印度和巴西之后;美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达60―70%。我国对外技术的依赖程度高于50%,美国、日本只有5%以下。事实深刻地告诉我们,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的关键。

4.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的矛盾日益尖锐。我国是个人口大国、小国,这对矛盾将长期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是缺水的大国,人均拥有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全国600个城市有400个缺水,110个严重缺水。我国耕地只有世界人均耕地水平的40%。从1996年至2003年底的7年间,我国减少耕地达1亿亩。此外,石油人均储量只有世界人均储量的8.3%,天然气只有4.1%,铜是25.5%,铝是9.7%。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趋严重。

5.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相当艰巨,是“重中之重”。我国人口近13亿,农村人口占62.3%,农村中的赤字县占35%,每县平均负债约400多万元,每村平均负债约20多万元,全国贫困县592个。近年来某些农村出现了不可忽视的“返贫”现象。十六大后党中央鲜明地提出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对农民实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现在已经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时候了,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今后五年到十年,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6.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突出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具备相应的物质基础,然而,在经济发展条件下,不能适时解决突出的社会发展问题,就会产生影响社会稳定和妨碍经济发展的尖锐问题。近十多年来,党和一直高度重视突出问题的解决。但是,随着社会转型时期的激烈变动,产生的社会问题仍是层出不穷。当前最突出的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问题是:就业不足、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和分配不顺三大问题。较深层次的是教育、文化和医疗三大问题。

7.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亟待解决。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起来,但是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仍未得到彻底解决,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要作长期的努力,当前全党必须打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战。

第一,职能转变还没有从根本上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尚未完成;要继续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各级在社会管理的公共服务职能有待大力加强。应加快建设法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和行政监督机制。

第二,要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发挥主导作用;加快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探索和解决好建立现代企业的途径;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加强非经营性资产、自然资产的监管制度。继续深化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所有制。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经济、引导个体、私营企业制度创新,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进入金融服务、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等领域。

第三,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

第四,加快转变对外贸易方式,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十一五”时期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既有诸多有利条件,也有不少制约因素;机遇和挑战并存,从总体上看是机遇大于挑战,有利于我国发展。

有利条件主要是:

(1)维护和平,促进发展,谋求合作,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当今时代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世界政治力量对比有利于我们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

(2)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我国与世界经济的互相联系和影响日益加深,有利于我们用好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更好地利用外部资金、技术、和全球市场。

(3) 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有利于我们发挥后发优势,推动我国科技进步与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我国发展也面临不少制约因素和严峻挑战。

首先,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方面占优势对我国的压力将长期存在。

其次,围绕、市场、技术、人才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国在更加重视与我国发展经贸关系的同时,一些国家同我们在经贸领域的矛盾也在增加。特别是近一个时期,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围绕人民币汇率、纺织品出口、知识产权、能源等方面的外部压力加大,今后这些方面的贸易摩擦还会继续出现。

第三,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较弱,许多领域的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长期依赖进口。近些年来石油等重要的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这些都对我国经济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

第四,“十一五”时期,世界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平稳增长,但是近年来油价持续攀升,国际经济环境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未来世界经济仍有可能发生较大波动,从而可能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问: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是什么? 答:本世纪头二十年,是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对中国对外贸易而言,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期。从外部环境看,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全球范围内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的步伐继续加快。从国内情况看,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已经成为全国上下的共识。对外贸易作为联系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必将不断取得新的发展。但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依然面临着挑战。主要是:世界经济发展有较多不确定因素,石油价格攀升,地区冲突和恐怖活动不断,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措施增多,发达国家仍然限制高新技术输往中国。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和环境的压力增大,粗放型增长方式有待改变。

“打的起步价”是什么意思?

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在能源供应不足的情况下,维持国家实力的稳定上升。鉴于能源供应不足可能成为中国崛起的最大障碍之一,能源安全在中国大战略中的地位悄然上升,并越来越成为中国战略考虑的重心之一。在全球化浪潮中将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国际能源大市场中去,制定新的能源战略势在必然。由此,中国能源面临的巨大挑战也是显而易见的。中国能源安全不仅是一个国内保障供应的经济问题,而是一个关乎国际能源供求和能源地缘政治的战略问题。

未来数十年里,全球油气供应充足,油气供需发展的总体态势会越来越安全,中国的积极参与可以改善和加强世界能源安全体系,提高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因此油气进口将成为中国的重要战略武器。从中国的角度看,利用国际石油是中国优化能源结构和确保能源安全的现实选择和必由之路,中国应该树立走出国门、分享国际油气能源的战略思想,加大利用国际的力度,以最终保证中国未来中长期的油气供应,增进能源安全。

建立稳定的石油安全机制

中国能源安全的基本方针是“大力开发两种,充分利用两个市场”:即立足于国内能源,不能完全依赖国际市场的供应,其次要抓住经济全球化的国际机遇,积极参与和开发国际能源。无论从经济发展的目标,还是环境保护的目标看,调整和改善中国长期以来煤炭在能源中占绝对优势的能源结构,促进能源开发和利用的多样化都是中国可持续能源战略的必由之路。面对石油、天然气等优质能源需求不断增长的必然趋势,逐步增加石油进口以弥补国内供需缺口几乎已成定局。鉴于此,建立稳定的石油安全机制至为关键。我们强调,中国应进一步扩大对海外市场的战略性石油投资,以此建立稳定的进口石油安全机制,实现平时中资油田向国际市场出售石油、特殊时期仅向中国市场供给石油的目标。同时,加强与产油区相关国家的合作,开辟稳定的能源供给新基地,确保油气来源的多元化,从来源上减少能源供应的脆弱性。

建立蛛网式能源战略通道

中国应下大功夫加紧蛛网式战略通道的建设,有效降低中国在海上石油运输被中断所导致的脆弱性,减少对西太平洋战略通道的依赖。在这个问题上,中外分析家都强调了输油管道的潜在战略利益。首先,加强中国南海石油的开发,并着手建设通往缅甸的石油运输管道。南中国海有石油235亿吨、天然气10亿立方米,是重要的战略基地,中国应加强与东南亚相关国家在南中国海石油开发上的合作。其次,加强东北亚能源合作,建设东西伯利亚——中国——韩国——日本的天然气管道,以及西西伯利亚——中亚——中国——日本的石油管道建设;再次,充分利用上海合作组织,加强和中亚国家以及俄罗斯的能源合作。中国对中亚和俄罗斯能源的投资,能够为中国提供避开美国海军控制的航道的石油供应线,降低中国由于中东石油供应阻碍甚至中断所造成的脆弱,而且中国的陆上军事优势将发挥积极作用。此外,建设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到中国的输油管道,可以确保中国能源供应来源多元化,从而保障中国的能源安全。战略通道事关中国的经济安全和国家核心利益,中国应不遗余力地建设蛛网式战略通道,并大幅度提高确保战略通道畅通的能力。战略通道建设将是一项投资大、风险大、见效慢的事业,应发挥中央在战略通道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完善以国家银行为主体的投资和融资体系,在投资规模和信贷规模上应重点向战略运输通道建设倾斜,集中必要的财力、物力保障重点建设项目。

加强国际能源合作

加强国际能源合作,可以增进整体的能源安全,降低区域内或全球范围内的能源价格,建立互利的能源安全共同体。从油气进口国的角度看,中国能源安全战略的制定,必须考虑亚太其他能源短缺国家?穴尤其是日本、韩国?雪的需求。亚太地区在全球原油消费量所占比重基本维持在28%左右,但是,亚太探明石油可储量仅占世界的4.2%,石油产量10.5%。中、日、韩都是世界主要消费大国,日本和韩国基本不生产石油,日本年进口量2亿吨以上,韩国年进口量1亿吨以上,中国2005年进口量也会超过1亿吨。目前三国进口均依赖中东地区。在激烈的石油市场竞争中,中国的石油安全越来越与这些国家休戚相关,应该加强与它们的能源对话,共同探讨解决地区油气短缺的方案与措施,避免区域能源冲突与恶性竞争。其次,从油气产地国的角度看,中亚、俄罗斯油气丰富,已经与中国开展了积极的能源合作对话。中国应该促使能源合作纳入上海合作组织的框架,更加积极地促进中亚合作、参与远东能源开发,使得远东到中国东北的石油天然气管道成为连结中亚和东北亚的纽带,获得更大的安全系数。中国可以促动参与建立区域能源共同体,以促成包括中国、俄罗斯、日本、韩国、朝鲜、东盟国家、港台地区等在内的区域能源安全体系。其基本途径是:加强与东亚进口国的合作,争取共同开发周边国家如中亚、俄罗斯的油气,共同开发中东的油气,共同建设输油管道和战略通道,减少经济、政治风险。东亚能源安全共同体不仅可以解决能源的问题,亦可以此为契机解决其他战略问题。

适时建立石油战略储备

石油储备分为战略石油储备和商业石油储备,战略石油储备不承担平抑油价的作用,国家只有在石油供应中断等紧急时刻才会动用这一储备,在石油价格动荡的时候,相关企业也要在正常的周转库存外建立和增加相应的商业储备,作为对国家战略性石油储备的重要补充。战略石油储备具有商业储备无法取代的特殊作用,当国际石油供应突然发生中断或国际油价暴涨危及国家安全与社会经济正常运转时,战略石油储备的动用往往具有抗拒风险、保障安全、平衡供需、抑制油价的功能。在平时,战略石油储备对稳定国际油价、影响石油输出国的政策及调整市场心态,亦具有不可忽视的静态威慑作用。概言之,战略石油储备是一个国家对应政治和军事危机的最重要工具,被视为减轻能源安全脆弱性的关键武器。作为一种防御性的威慑力量,战略石油储备的作用丝毫不次于核武器。根据国际能源署的要求,其成员国拥有至少90天纯进口量的战略石油储备,这是加入该组织最为关键的条件。在全世界石油进口大国中,中国是惟一没有任何战略石油储备的国家。目前,中国的石油储备尚处于初级阶段,长输管线储存量为2-5天,铁路运输储存量为7-15天,水路运输储存量为15-25天,石油系统内部原油的综合储备天数为21.6天,都是生产性的库存,没有战略储备型库存。中国石油工业十五规划制定了“立足国内、开拓国际、加强勘探、合理开发,厉行节约、建立储备”的方针,首次提出逐步建立和完善国家战略石油储备体系,以提高应对突发的能力,保障国家石油供应的安全性。根据美国、日本等西方主要国家的经验,石油储备从开始建设到真正发挥作用至少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因此,及早建立中国石油储备体系,可以减少经济代价,有利于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活动中处于主动地位。专家建议,借鉴外国相关经验,应立法先行、合理确定规模、分区域、分步骤实施的方式逐步建立。

加强能源管理的制度建设

能源安全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关注国际影响,更应重视内部建设。中国需要一个综合协调的负责机构,统一协调能源决策。自1992年取消了能源部以来,中国没有一个单独的中央部门负责能源政策和管理事务。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能源局是目前处理能源问题的核心机构,下设综合处、石油天然气处、煤炭处、电力处以及新能源处,外加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直属的国家石油储备办公室。目前,与能源相关的管理、开发以及研究职能,分散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土部、水利部、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科技部、中国工程院等相关部门,各部门之间的职能划分并不清晰。即使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内部,节能也不在能源局的管辖范围之内,而是归口环境与综合利用司负责。这不仅使得职能极度分散,而且往往在政策制定时“只见部门、不见国家”。我们建议,成立一个具有实际协调能力的中央能源主管部门,以便确立对能源安全、石油进口、天然气开发、电力改革、能源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整体协调。

://bbs.zhangla/archiver/?tid-86585.html

最先给我正确满意答案者得100分~~~~~~快!!!!!!!!!!!

打底起步价:

指的是打车的一个基础价格,意思是上车后不管你走多远,哪怕100米都要给的这个价钱。

全国部分城市出租车起步价:

北京

起步价:白天10元/3公里,夜间(晚23:00-早4:59)11元/3公里。

公里价:超出(含)三公里至十五公里以内,2元/公里,超出(含)十五公里以外,3元/公里。

其他:电话租车费,每次3元。

上海

起步价:小型出租汽车起租价为14元。 夜间为18元。

公里价:2.7元/公里,夜间(23:00-次日5:00)起租费、超起租里程运价上浮30%。

其他:载客运距超过10公里(不含10公里),超过部分按超起租里程单价加价50%。

长春

起步价 5元2.5公里,等候2.5分1块

沈阳

起步价:白天3公里以内8元,夜间(22时~次日6时)3公里以内9元。

公里价:白天超过3公里至15.1公里以内1元/550米,超过15.10公里就要(空驶费)改为1元/370米。夜间超过3公里至15.1公里以内1元/550米,但超过15.10公里就要(空驶费)改为1元/370米。

天津

起步价:8元起步(3公里)

公里价:超过3公里后1.7元/公里,超过10公里按2.25元/公里计算(10公里 以上有空车回程费)

备注:1.7元/5分钟;没有燃油附加费。

大连

起步价:白天8元/3公里 ,夜间时段(22:00-5:00 )10.4元/三公里

公里价:白天2元/公里,夜间2.34元/公里

哈尔滨

起步价:起车费8元 加收一元燃油附加费,步计价三公里。

公里价:1.9元/公里

郑州

起步价:2000CC以下汽车,即市区常见的富康、捷达、夏利等车型起步价6元(包2公里),排气量2000CC及以上的汽车,主要是跑新郑机场的中华、东方之子等车型的出租车,起步价为10元/3公里;

公里价:每公里1.5元,12公里及以后,每公里2.25元。夜间(22:00-次日5:00)加2元。

返程费:单程超过12公里(含12公里),超过部分公里租价加收50%的空驶费。

武汉

起步价:起步价格是3元 ,但是1公里起跳,第二公里是5元,第三公里是8元

公里价:3公里以后每公里1.4元 燃油附加费5角

回程费:超过10公里加收50%返程费,即2.1元/公里

太原

起步价:7元3公里内(白天),7.8元3公里内(晚上)

公里价:1元/公里(白天),1.2元/公里(晚上)

长沙

起步价:起步价为2公里6元,夜间(21时-次日5时)2公里内7元。

公里价:白天2公里以上续程单价每公里为1.8元,晚上(21时-次日5时)在白天车公里价标准基础上上浮20%,2公里以上续程单价每公里2.16元。时速在12公里/小时以下,按每3分钟/1元收取

回程费:凡单程载客10公里以上,从10公里开始,车公里价按公里运价的50%加收空驶费

南昌

起步价:前2公里7元,夜间起价8元

公里价:每公里1.9元,如果是夜间表(夜间23时-次日5时),每公里2.3元。

回程费:载客行驶超过8公里以外部分,每公里租价加收50%的空驶补贴费。夜间23时至次日5时,每公里租价加收20%的夜间行驶补贴费。

呼和浩特

起步价:前2公里6元起步,晚上6.2起步、

公里费:2公里以后夏利每公里1元,桑塔纳、富康等车型每公里1.5元

回程费:载客里程[综述 论坛]超过10公里后,按运价的50%加收空驶费

南京

起步价:8元/3公里,外加一元的燃油附加税

公里价:白天2.4/公里;夜间(23点至次日5点)2.7元/公里

其他:江宁的车价比市区便宜,起步5元/三公里 ,每公里1.8元

宁波

起步价:8元3公里内

公里价:1元/公里

备注:每趟加收燃油费1元

温州

起步价:10元4公里内(白天),12元4公里内(晚上)

公里价:1.4元/公里(白天),1.68元/公里(晚上)

福州

起步价:前3公里8元,不另收燃油附加费

公里价:每公里1.5元,夜间(23点至次日6点)每公里1.95元

杭州

起步价:10元3公里 另加1元燃油费

公里价:2元/公里

济南

起步价:(前3公里)1.6L排量一下:7.5元 1.8L排量以上:10元

公里价:1.6L排量以下:1.4元/公里(加收0.5元燃油费) 1.8L排量以上:2元/公里

青岛

起步价:(前3公里)1.6L排量以下7元 ;1.8L排量以上10元

公里价:1.6L排量以下1.2元/公里(加收0.5元燃油费);1.8L排量以上1.7元/公里

备注:6公里以上加收50%空返费。

广州

起步价:市区内起步价7元(现时广州市的士向乘客多收取每程1元的燃油附加费)

公里价:2.3公里后夏利车(基本被淘汰)每公里2.2元,其他车每公里2.6元,番禺区出租车每公里2.8元。无夜间收费;候车及当车辆运行时速低于10公里时,计费为26元/小时,燃油附加1元/车次。

回程费:如路程超过35公里则需加收50%的空驶费。

深圳

起步价:红、黄车都是一类车(前3公里)白天12.5,晚上16.5。不过,深圳物价部门发布出租车运费拟调整方案,将起步价由现在的12.5元3公里调整至10元2公里,同时增加返空费。

公里价:3公里以后每公里2.4元

珠海

起步价:白天(前3公里)10元 ,夜间(24:00-次日6:00)13元

公里价:白天和夜间都是2.4元/公里

厦门

起步价:(前3公里)白天8元, 夜间(03:00-次日05:00)在运价的基础上加收20%

公里价: 2元/公里 超过8公里,每公里加收50%的空返费。

备注:2007年12月1日起,厦门出租车加收1元燃油附加费

桂林

起步价:(前2公里)白天捷达、桑塔纳 7元。夜间(23:00-次日6:30)捷达、桑塔纳7.80元

公里价:白天不超过4公里1.6元/公里,超过4公里2元/公里。夜间(23:00-次日06:30)不超过4公里1.8元/公里,超过4公里2.4元/公里

海口

起步价:(前3公里)10元

公里价:白天夏利、捷达、马自达1.8元/公里 ;新款“捷达”车、“桑塔那”2元/公里。夜间(03:00--次日05:00)2元/公里

三亚

起步价:(前2公里)白天捷达、雪铁龙、富康6元; 夏利、吉利5元。夜间(01:00-次日5:00)在运价的基础上加收20%

公里价: 2元/公里

南宁

起步价:(前3公里)7元

公里价:1.6元/公里

备注:出租车加收1元燃油附加费

成都

起步价:(前3公里)白天捷达、爱丽舍、速腾(1.6L)5元 ; 速腾(2.0L)7元

夜间(22:00次-日6:00)捷达、爱丽舍、速腾(1.6L)6元 ;速腾(2.0L)8元

公里价:白天1.4元/公里;夜间(22:00次-日6:00)1.7元/公里

备注:除速腾2.0外,其它车型加收1元燃油附加费。

重庆

起步价:(前3公里)白天5元;夜间(22:00-次日6:00)5.9元

公里价:白天1.8元/公里,夜间(22:00-次日6:00)2.2元/公里

备注:重庆还有少量的蒙迪欧出租车,起步价为7元,3公里后每公里2.4元

西安

起步价:小排量车型白天6元(2公里内

同时油价的不稳定,也会影响着起步价的变化,一般情况下白天是正常的工作时间,价格会比较低一点,到了晚上,由于司机是熬夜上班,所以价格会偏高一点,因此,白天和晚上的价格也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英国在金融危机时的第九经济模式是什么

、上海能源发展现状

和特点

(一)“十五”期间上海能源

消费结构及特点

1.能源供应跟不上消费需求

的增长

过去二十年间,上海能源

供应的增长满足不了经济增长

的需要,使得某些期出现

能源短缺的情况,特别是电力

和成品油供应紧张。“七五”期

间, 能源消费年均增长率为

3.68%,“八五” 期间为6.95% ,

“九五” 期间为4.25%,“十五”

期间为7.%(见表1)。“七五”

期末,上海能源供应一度趋于紧张,发电用煤量储备最短只

能供三天,用电量猛增,造成一

些工厂的拉电和限电,仅纺织

系统因拉电造成了1亿多元的

经济损失。“八五”初期,加快了

电力和电网建设的步伐,煤炭

的调运能力加强,能源消费量

增长加快。“九五”期间,能源供

需基本平衡, 能源的增长幅度

有所降低。但在“十五”期间,经

济仍然保持高速增长,工业建

设和重大市政工 程项目的开

工,使能源的消费量又一次快

速增长。

2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煤炭消费比重逐年降低

上海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发

生了显著变化。煤炭所占比重逐

年下降,而且下降幅度在加大。由

2000年的65.4%下降到2O05年

的52.82% ,下降约13个百分

点。天然气的消费量从无到有发

展很快,2O05年达到18.72亿立

方米,所占比重达到3.15%。市外

来电比重达到7.55%。(见表2)

3.主要能源品种的消费结构

发生了一定变化

(1)三产用煤上升

上海煤炭消费按照产业分

类,以第二产业煤炭消费的比重最高,“十五” 时期,在96%至

98%之间。在第二产业中以用于

能源加工转换为重点,比重在上

升,从2000年的77.84%上升至

2005年的82I21%。

第一产业煤炭消费的比重

稳定在0.2%~0.4%之间;2004年

前第三产业煤炭消费比重在

0-2%~0I5%之间,2005年有较大

增长,达到1.29%。而居民生活

用煤炭比重从2000年的2.73%

下降至2005年的1_23%。见表3

(2)由于航空运输业快速发

展,煤油比重增大

四大油品终端消费中,燃料

油消费比重最高,但“十五”期间

呈下降趋势;柴油消费比重次

之,变化趋势是先升后降;汽油

消费比重略有下降;煤油主要是

用于航空业,消费比重有较大幅

度的上升。表4反映了四大油品

终端消费的品种结构比例情况。(3)天然气使用已形成较大

规模

1999年东海天然气供应本

市,结束了上海没有天然气的历

史,2004年1月“西气东输”到

来,又使天然气的供应量成倍增加。2005年,上海的天然气供应

和消费量已达到18.7亿立方米,

居民的天然气转换工程进一步

加快推进。发电、化工和商业等

都开始利用天然气,天然气使用

已形成较大规模。见表5。

(4)三产和居民用电有所

上升

本市电力消费在“十五”期

间快速增长,2005年用电量为

921.亿千瓦时。“十五”期间,

上海三次产业用电结构以第二

产业的消费比重最高,但有下降

趋势;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

的比重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第

一产业用电基本保持在1%的水

平。见表6。

(二)十大工业行业能源消

费比重大

上海作为一个传统的工业性城市,尽管近几年来进行了积

极的产业结构调整,工业结构和

布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工业能

源消费比重已从2000年的

68.81% 下降至2005 年的

6o.92%,但工业能源消费占全市

能源消费的比重仍然很大。2005

年,上海十大耗能工业行业终端

用能源为3854.04万吨标准煤,

占到全部工业能源终端消费总

量4558.25万吨标煤的84.55%。

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制品

业占工业的32.5%,石油加工、

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占工业的

22.57%,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

造业占工业的9.52%,三大主要

工业行业的终端能源消费竟然占到工业能源终端消费的

64.59%。如果把能源加工转换过

程中的能源净消耗量和损失量也计算到这3个行业,则其能源

消费量就达到3301.72万吨标

准煤, 占全市能源消费总量8069.43万吨标煤的41.92%。因

此,着重关注重点行业的能源工

作是重中之重。见表7。

(三)能源技术取得突破性

进展

结合上海能源建设,在能源

技术上取得了新突破。外高桥电

厂二期工程的百万千瓦级超临

界机组是目前国内已建成投产

的单机容量最大、具有国际先进

水平的煤电机组。化工区热电联

产机组在国内首先用国际先

进的20万千瓦级燃气一蒸汽联

合循环发电技术,热效率超过

80%。在燃料电池、光伏发电等

先进技术的科研、制造和应用等

方面也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二、上海“十一五”期间

能源需求预测

(一)能源消费形势所面临

的主要挑战

1.能源建设跟不上消费的需要

从近几年上海的电力、成品

油供应造成时段性紧张与短缺

来看,其主要原因反映在能源建

设跟不上需求增长。在1995年

到2001年期间, 由于上海电力

供需平衡,每年新投入的发电能

力有限,电网的建设和改造更是

落后。从2002年起,上海连续几

年在夏季用电高峰时间出现了

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为确保电

网安全运行,对3000-4000家企

业取了拉电、让电等避峰手

段,导致很多企业和事业单位的正常工作与经济效益受到一定

的影响。在高油价到来时,由于

炼油企业生产成本的大幅度提

高,企业为了追求利润而减少成

品油的生产,转向石油的精细化

工产品生产,成品油的储存能力

不足,使得在正常生产情况下,

没有足够的储备,同时成品油的

调运也同样面临困难,使一些加

油站得不到成品油的来源,造成

供应紧张状况。

2.能源利用效率与国外先进

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随着节能改造费用的不断

投入和技术进步,上海的能源利

用效率、用能设备效率都有一定

提高,产品的单位能源消耗也有

所降低,但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

还有比较大的差距。目前,上海

的能源利用效率在40% 左右,比

日本等先进国家来低lO个百分

点以上。在用能的主要设备如锅

炉、窑炉、风机和水泵上与先进

国家相比,差距更大。锅炉的效

率要低10% ~5%;窑炉效率要低

l5%~20% ;风机和水泵效率低

10% ~l5%。火力发电的供电煤耗

比先进国家高9.8%, 吨钢综合

能耗高4.5% ,乙烯综合能耗高

42%,合成氨能耗高106%。以上

情况可以看出,上海的节能潜力

还是比较大的。

3.能源大量消费带来的大气

污染还比较严重

上海在经过实施两个“环境

保护三年行动”以后,上海的大气环境质量有了比较大的

改善,一年中空气质量的优良率

在85%以上,但也应该看到,近

几年来由于经济继续保持高速

快速的发展,以煤炭为主的能源

消费量也在继续增加,特别是发

电行业增加更快,而目前上海火

力发电厂还没有取有效的脱

硫脱硝设备,还有大量的工业锅

炉和窑炉也消耗了相当数量的

煤炭,使上海的二氧化硫年排放

量在4O万吨左右。城市交通的

迅速发展,道路建设跟不上,经

常出现交通拥堵现象,汽车的行

使速度在lO~2O公里/小时,产

生大量的汽车尾气危害行人的

健康。

(二)上海未来能源需求预测

1.未来五年,上海的能源年

消费总量会突破亿吨标煤

“十一五”期间,上海经济仍

处在二、三产业共同推进发展阶

段,经济总量仍将大幅增长,服

务经济能级将得到提升。能源消

费中,预计第二产业仍将占较大

比重,居民生活用能水平有一定

提高。从总体上看,在能源技术

创新上没有重大技术突破的前

提下,能源作为拉动上海经济发

展的传统动力基础,上海的能源

消费总量仍将保持较快的上升

趋势。

在运用能耗年增长率法、线

性回归法、人均能耗法等方法分

别预测能源需求总量的基础上,

对结果加以综合,形成的上海能源需求总量预测值为:

能源消费总量2010年在

9300~l1100万吨标准煤之间;

2015年在11400~14O00万吨

标准煤之间;2020年在14000-

18000万吨标准煤之间(见表

8)。终端消费量及其产业构成

见表9。

2.未来五年,单位国内生产

总值能耗目标下降任务重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

(1999~2020)》指出:到2020年

上海将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

会文明、环境优美的国际大都

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

中心之一,基本确立上海国际

经济中心城市的地位。力争

2007年上海的人均GDP达到

7500美元,2010年达到10000

美元,2020年达到20000美元。

据此估计:在2010年上海人口1800万的前提下,GDP将达到

1800亿美元。按人民币折算美

元比率8计算为14400亿元人

民币。据此计算的万元GDP能

耗将在0.65-0.77标吨之间。如

果按中方案耗能取值1.O3亿吨

标煤计算,则2010年的万元

GDP能耗为O.72标吨,与20O5

年的O.88标吨相比,下降空间

在18%左右。如果能节约或少

用500万吨标煤,能耗总量为

O.98亿吨标煤,人均GDP1万美元目标不变,则万元GDP能

耗为O.68标吨,可以达到GDP

能耗下降20% 的目标。当然,在

这里未考虑上海GDP有更大

增长的情况。

(三)“十一五” 期间GDP

能耗下降2O% 的模型估计

1.GDP能耗的模拟对数曲

线分析

通过对上海GDP能耗2O

年的数据进行曲线模型模拟

(根据图1数据),以对数曲线

的模拟度最好,R =O.9059,正相

关。模型方程见图l。

推导区间为21至25。代入

模型得到的曲线的模拟结果

(乐观估计)为:2006年万元

GDP能耗为O.85吨标煤、2007

年万元GDP能耗为O.76吨标

煤、2008年万元GDP能耗为

O.67吨标煤、2009年万元GDP

能耗为O.58吨标煤、2010年万

元GDP能耗为O.5吨标煤。

2.GDP规模的估计与GDP

能耗的关系

研究了4种GDP发展规

模估计与GDP能耗的关系:(1)保守估计:定在2010

年上海人13 1800万的前提下,

人均GDP1万美元的目标能够

实现,则上海GDP将达到1800

亿美元。按人民币折算美元比

率8折算为14400亿元人民

币,相当于“十一五”期间GDP

的年均增长率为9.5%(以2005

年为基准价)。按中方案能耗

10300万吨标煤估算, 万元

GDP能耗为0.72吨标煤,五年

间GDP能耗下降18%多。

(2)基本估计之一:定在

2010年上海人口1900万的前

提下,人均GDP1万美元的目

标能够实现, 则GDP将达到

1900亿美元。折算为15200亿

元人民币,相当于“十一五”期

间GDP 的年均增长率为

10.7%。按中方案能耗万元GDP

能耗为0.68吨标煤, 五年问

GDP能耗下降22%多。

(3)基本估计之二:定在

“十一五” 期间,GDP年均增长

率为12.7% , 则GDP将达到

16600亿元人民币(2000亿美

元),仍按中方案能耗估算,万

元GDP能耗为0.62吨标煤。五

年间GDP能耗下降可达29%

多。(上海“十五”期间的GDP

规模当年价年均增长率达到

14.9% )

(4)乐观估计:定在“十

一”五期末,GDP在“十五”期末

的基础上翻一番,年均增长率

为14.9% ,达到18300亿元人民币,能耗总量不变,则万元

GDP能耗为0.56吨标煤,五年

问GDP能耗下降可达36%。

根据钱纳里模型所得出的

结论,人均GDP在1200-2400

美元之间时,经济处于工业化

初级阶段;人均GDP在2400-

4800美元之间时,经济处于工

业化中级阶段;人均GDP在

4800~9000美元之间时, 经济

处于工业化高级阶段。2005年

上海的人均GDP达到6373

美元,经济处于工业化发展的

高级阶段, 从图l中可以发

现,经济总量发展的上拐点开

始出现。在做大经济总量的同

时,降低能耗总量或保持能耗

总量不变,都将有助于GDP能

耗的下降。

三、政策与建议

(一)要加强对能源需

求合理性的管理和对节能工作

的干预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

但企业的生产方式要受到

和环境的约束,要企业认识节

能工作,是不能完全依靠市场

来解决的,的适当干预也

非常必要。企业的生产行为要

全面、严格的执行并实施我国

及本市制定的有关能源法律和

法规。要在探讨转变经济增长

方式的同时,改变过去只重视

能源供应,而轻视对能源需求

合理性的管理模式。要从我国能源的基本状况出发,结合上

海加快国际大都市建设步伐的

特点,探索一条上海能源供应

多源化、能源消费多样化,确保

上海能源安全、清洁、高效的发

展道路。

(二)用条块结合方式考

核,科学建立GDP能耗指标

2005年,上海万元GDP能

耗是0.88吨标煤(按当年价计

算),今后的GDP能耗也应按

照(GDP当年价)来计算,才可

以看出下降速度。在对待GDP

能耗指标的考核,要强调实事

求是的科学态度,不能搞一刀

切。从考核对象来看,市里要

抓,区县也要抓,要实实在在地

抓。建议用条块结合的方法。

对于条,市经委对企业要继续

不放松地抓下去;对于块,可列

为区(县)的考核指标,对区

(县)的企事业和其他服务业都

要纳入全面的考核范围。目前

考核对象应以条为主,867家重

点耗能企业的数据具有一定可

比性,逐步过渡到区(县),以块

为主。企业重视的是产品单位

能耗,可作为企业考核指标。在

GDP能耗考核指标的分解过程

中,不同企业要不同对待,对于

一些技术装备先进的国有大型

企业,要求企业的GDP能耗也

要下降20% 有一定的难度,而

对于一些技术和装备水平比较

差的企业,GDP能耗考核指标

可以高些。考核指标以国家统计局口

径为主,上海应有可覆盖全市

的GDP能耗指标体系。而建立

GDP能耗考核指标体系是一项

科学性很强的系统工程,要与国

内、国际先进指标对比,要做好

前期的调研准备工作。做好GDP

能耗指标的分解工作,对综合部

门的要求非常高。要建立既能综

合,又能分解的指标,才具有可

操作性。五年节能指标应每年分

解,层层落实,节能指标要求做

到前高后低。

体制上,建议建立各级GDP

能耗指标考核领导小组,由单位

第一责任人负责,建立监督机

制,形成检查制度。

(三)GDP能耗工作应通过

抓重点企业来实现

上海有近1000家年耗

5000吨以上标煤的企业,他们

消耗了工业能耗的70%-80% ,

在节能工作上可以通过抓重点

企业来控制宏观能源消费总量,

带动节能工作的开展。同时开展

上海GDP产业的排队摸底,寻

找GDP能耗的关键企业群,并

积极发展新的低能耗、高附加值

的产业。此外,还要实行以往执

行过而现在已经停止的节能奖

励措施,对于各个部门和各个岗

位制定出能源消耗定额指标,鼓

励每个部门和员工,积极开展节

能降耗工作,对于完成指标和超

额完成指标的个人和部门实行

奖励。(四)建立节能基金,推进节

能工作的长期、稳定开展

的财政资金毕竟有

限,吸收社会资金,充分发挥财

政资金的“杠杆”作用,也是市

场经济下国家公共财政支持节

能的做法。国外促进节能而设

立的基金包括:(1)公益基金。

这是在不能完全依靠市场竞争

的领域提供公共服务、维护公

共利益的一种基金,是一种新

的节能激励机制。公益基金用

来资助节能和可再生能源技术

研究开发,节能项目以及低收

入家庭。基金通常是靠征收电

力附加费筹集。(2)节能基金。

通常是建立的一种循环基

金,是一个长期、稳定的节能资

金渠道。泰国1992年创立

的节能基金,目前已达50亿美

元,是世界最大的节能基金之

。基金主要来自成品油税收。

(3)节能创新基金。这是通过参

股能源服务公司进行节能投

资,使用担保基金、周转基金和

风险基金提供节能和

担保。已有29个国家设立节能

创新基金。我国一些地方

也在试行节能新机制,如节能

公益基金。建议上海建立节能

基金,用于支持节能设备技术

改造.节能新技术标准的调研、

制定,组织专家赴企业开展“节

能诊断”,提出合理的节能改造

方案等,推进节能工作的长期、

稳定开展。能源的基本状况出发,结合上

海加快国际大都市建设步伐的

特点,探索一条上海能源供应

多源化、能源消费多样化,确保

上海能源安全、清洁、高效的发

展道路。

(二)用条块结合方式考

核,科学建立GDP能耗指标

2005年,上海万元GDP能

耗是0.88吨标煤(按当年价计

算),今后的GDP能耗也应按

照(GDP当年价)来计算,才可

以看出下降速度。在对待GDP

能耗指标的考核,要强调实事

求是的科学态度,不能搞一刀

切。从考核对象来看,市里要

抓,区县也要抓,要实实在在地

抓。建议用条块结合的方法。

对于条,市经委对企业要继续

不放松地抓下去;对于块,可列

为区(县)的考核指标,对区

(县)的企事业和其他服务业都

要纳入全面的考核范围。目前

考核对象应以条为主,867家重

点耗能企业的数据具有一定可

比性,逐步过渡到区(县),以块

为主。企业重视的是产品单位

能耗,可作为企业考核指标。在

GDP能耗考核指标的分解过程

中,不同企业要不同对待,对于

一些技术装备先进的国有大型

企业,要求企业的GDP能耗也

要下降20% 有一定的难度,而

对于一些技术和装备水平比较

差的企业,GDP能耗考核指标

可以高些。考核指标以国家统计局口

径为主,上海应有可覆盖全市

的GDP能耗指标体系。而建立

GDP能耗考核指标体系是一项

科学性很强的系统工程,要与国

内、国际先进指标对比,要做好

前期的调研准备工作。做好GDP

能耗指标的分解工作,对综合部

门的要求非常高。要建立既能综

合,又能分解的指标,才具有可

操作性。五年节能指标应每年分

解,层层落实,节能指标要求做

到前高后低。

体制上,建议建立各级GDP

能耗指标考核领导小组,由单位

第一责任人负责,建立监督机

制,形成检查制度。

(三)GDP能耗工作应通过

抓重点企业来实现

上海有近1000家年耗

5000吨以上标煤的企业,他们

消耗了工业能耗的70%-80% ,

在节能工作上可以通过抓重点

企业来控制宏观能源消费总量,

带动节能工作的开展。同时开展

上海GDP产业的排队摸底,寻

找GDP能耗的关键企业群,并

积极发展新的低能耗、高附加值

的产业。此外,还要实行以往执

行过而现在已经停止的节能奖

励措施,对于各个部门和各个岗

位制定出能源消耗定额指标,鼓

励每个部门和员工,积极开展节

能降耗工作,对于完成指标和超

额完成指标的个人和部门实行

奖励。(四)建立节能基金,推进节

能工作的长期、稳定开展

的财政资金毕竟有

限,吸收社会资金,充分发挥财

政资金的“杠杆”作用,也是市

场经济下国家公共财政支持节

能的做法。国外促进节能而设

立的基金包括:(1)公益基金。

这是在不能完全依靠市场竞争

的领域提供公共服务、维护公

共利益的一种基金,是一种新

的节能激励机制。公益基金用

来资助节能和可再生能源技术

研究开发,节能项目以及低收

入家庭。基金通常是靠征收电

力附加费筹集。(2)节能基金。

通常是建立的一种循环基

金,是一个长期、稳定的节能资

金渠道。泰国1992年创立

的节能基金,目前已达50亿美

元,是世界最大的节能基金之

。基金主要来自成品油税收。

(3)节能创新基金。这是通过参

股能源服务公司进行节能投

资,使用担保基金、周转基金和

风险基金提供节能和

担保。已有29个国家设立节能

创新基金。我国一些地方

也在试行节能新机制,如节能

公益基金。建议上海建立节能

基金,用于支持节能设备技术

改造.节能新技术标准的调研、

制定,组织专家赴企业开展“节

能诊断”,提出合理的节能改造

方案等,推进节能工作的长期、

稳定开展。能源的基本状况出发,结合上

海加快国际大都市建设步伐的

特点,探索一条上海能源供应

多源化、能源消费多样化,确保

上海能源安全、清洁、高效的发

展道路。

(二)用条块结合方式考

核,科学建立GDP能耗指标

2005年,上海万元GDP能

耗是0.88吨标煤(按当年价计

算),今后的GDP能耗也应按

照(GDP当年价)来计算,才可

以看出下降速度。在对待GDP

能耗指标的考核,要强调实事

求是的科学态度,不能搞一刀

切。从考核对象来看,市里要

抓,区县也要抓,要实实在在地

抓。建议用条块结合的方法。

对于条,市经委对企业要继续

不放松地抓下去;对于块,可列

为区(县)的考核指标,对区

(县)的企事业和其他服务业都

要纳入全面的考核范围。目前

考核对象应以条为主,867家重

点耗能企业的数据具有一定可

比性,逐步过渡到区(县),以块

为主。企业重视的是产品单位

能耗,可作为企业考核指标。在

GDP能耗考核指标的分解过程

中,不同企业要不同对待,对于

一些技术装备先进的国有大型

企业,要求企业的GDP能耗也

要下降20% 有一定的难度,而

对于一些技术和装备水平比较

差的企业,GDP能耗考核指标

可以高些。是节能的关键

所在。变频技术在风机和水泵

中的应用还不很普遍,而且很

多的新型变频器都从国外进

口,还没有形成有自己知识产

权的产品。同时,一些通用产品

的标准还是20世纪80年代

的,没有及时得到修订,对一些

耗能大的老产品也没有及时淘

汰。设计单位也就没有办法去

执行,造成这些设备用能的大

量浪费。为此,建议尽快组织力

量对老的标准进行清理,制定

出新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用

能设备新标准,及时公布一些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产

品,对于目前还在使用的能耗

大产品,监督部门有权要求用

户及时清理并更换。

(七)能源科技是促进节能

降耗的重要手段

在开展能源装备、清洁能

源及再生能源科技工作同时,

将节能科技工作提到重要位

置,开展节能与提高能效关键

技术的攻关。包括高耗能工业

的节能降耗新工艺、关键技术

及设备;开发和推广先进内燃

机、混合动力、车身轻量化等交

通节能技术;发展和推广家电和照明节能,高效节能建筑新

材料,提高空调系统效率的建

筑节能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原

创性、系列化的节能和提高能

效的新理论与技术;制定和贯

彻节能标准,建设节能信息监

测系统,等等。对于这些能够解

决上海未来能源问题的重点关

键技术,建议按照轻重缓急,组

织有关单位,进行攻关研究,早

日取得成果,并生产出产品,推

向市场。■

阶梯电价对谁有利?电力虽然是商品、用的越多应该价格越低;现在老百姓离不开电;所以就变向涨价;什么...

这个我还真知道,等我慢慢写哈,俺正好研究的,保证全网你都找不到。

1636年 荷兰郁金香崩盘

1720年9月英国南海泡沫崩盘 其中1717年到1720年三年间为投机狂潮上升阶段 

第一次经济危机 1788年 

繁荣期 1789年—1792年

英国纺织业发展 银行使筹集资金更主容易,工业投资迅猛增长,投资品需求旺盛,生产能力迅速扩大,出口不断增加

第二次经济危机 1793年

1792年末,物价开始下降,破产开始增加。1793年英国对法国宣战,英国对法国及欧洲大陆的出口严重萎缩,物价急剧下跌, 到1794年,工商业的状况开始好转。  

繁荣期 1795年 

第三次经济危机 17年

1794年到1795年,英国农业歉收,粮价飞涨,工业品的需求下降。  

繁荣期 1798年—1800年 1806年—1809年

好景持续了12年

第四次经济危机 1810年—1814年

1809年英国农业再度歉收,国内市场严重萎缩。1810年物价下跌40-60%。正在市场一片恐慌之际,1811年春,美英开战,美国再次对英国实行禁运。雪上加霜的打击。  

繁荣期 1815年

英美战争结束,英国商品对美国输出额从1814年的8000英镑激增至1330万英镑。于是,英国工业空前繁荣。

第五次经济危机 1816年

1816年,英国对美输出额下降了28%。同时,由于军事订单下降,黑色冶金业和煤炭工业第一次生产过剩,原来每吨高达20英镑的铁价跌至8英镑。  

繁荣期 1817年—1818年

1817年至1818年在英国推销的外国公债数量达到3800万英镑。巨额资金外流让外国增加了购买能力,英国工业的剩余生产能力才被部分吸纳。

第六次经济危机 1819年—1822年

1819年,英国经济陷入了第六次经济危机。全国食品消费量比1818年减少三分之一。1819年破产超过1815-1816年危机的最高点  

繁荣期 1824年

这次危机持续很长时间,直到1824年才出现新的繁荣。

第七次经济危机 1825年

供大于求 1825年下半年,物价终于开始下跌 这场危机使纺织工业设备开工率下降了一半,纺织机械如花边机的价格下跌了75%-80%,  

繁荣期 1826年—1828年 1834年—1836年

第八次经济危机 1837年—1843年

1837年,美国的经济恐慌引起了银行业的收缩,由于缺乏足够的贵金属,银行无力兑付发行的货币,不得不一再推迟。这场恐慌带来的经济萧条一直持续到1843年。 

繁荣期 1843年—1845年

英国启动了新一轮繁荣。这一轮繁荣的主要成因是冶金和机械制造技术的飞速进步。

第九次经济危机 1847年—1850年

1847年秋,铁路投机终告破产,英国第九次经济危机开始了。许多线路停目铺设,干线铁路的工程进展大大放慢。恰在铁路危机爆发之际,又出现英国和中欧、南欧地区农业严重歉收。  

繁荣期 1851年—1854年 1855年—1856年

第十次经济危机 1857年—1858年

1857年12 月英国的工业产值下降了一半,但存货却增加了。纺织工业、冶金工业、煤炭工业都大规模停工、减产,物价急剧回落。美国的冶金工业和纺织工业减产20%-30%,铁路建设工程量缩减一半,许多煤矿关闭,煤价大幅度下跌。

第十一次经济危机 1867年—1868年

事实上,早在1864年,英国铁路建设规模就缩减了40%,造船业也在1864年达到生产的最高峰并开始收缩。英印贸易逆差在1864年高达3200万英镑,黄金外流严重,1867年春,英国棉花纺织工业生产缩减20%-25%,丝织品输出减少23%。毛纺织业出口1868年比1866年下降30%。生产下降幅度最大的是英国的重工业。1867年铁路建设比 1866年下降30%。1866年中,苏格兰地区137座炼铁炉大半停止生产。造船业从1865年到1867年下降达40%。

繁荣期 1865年—1872年

从1865年到1873 年,美国铁路投资约20亿美元,其中在英国筹集的资金约占一半。如此大规模的铁路建设给英国重工业提供了强劲的需求,使英国经济走出危机。从1868年至1873年,英国钢铁出口值增加一倍多,从1760万英镑增加到 3770万英镑,煤出口值从540万英镑增加到1320万英镑, 1871年德国战败法国,获得法国丰富的煤铁和大量战争赔款,德国大量投资重工业,德国经济迅速繁荣起来。

第十二次经济危机 1873年—1879年

维也纳危机引发了第十二次世界经济危机,伦敦、巴黎、法兰克福、纽约金融市场的一片恐慌,铁路股票纷纷下挫。1873年9月,美国最殷实银行之一的杰依—库克金融公司因铁路投机破产,纽约股市狂泻,5000家商业公司和57家证券交易公司相继倒闭,这次危机主要是重工业危机,轻纺工业受影响相对较小,各国皆然。危机期间的投资扩张只能意味着生产能力的进一步过剩,从而意味着更大规模危机的来临。只是这次危机持续时间长,物价下跌幅度大,走向垄断的过程更加自觉。卡特尔、托拉斯、辛迪加等垄断组织形式就是在这一时期发展起来的

繁荣期 1879年—1881年

美、德两国先后取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将经济优势转变成政治优势了。历史是相信强权的经济上的优势才能有保障。从1879年到1883年,美国共建成铁路近5.3万公里,约占同期世界铁路建筑量的50%,重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则增加了一倍

第十三次经济危机 1882年—1883年

1882年,美国铁路建设退潮,引发世界经济史上的第十三次经济危机。银行及投资者纷纷抛售铁路股票和债券。铁路投资骤然萎缩。从1882年到1886年,批发物价指数下降24.1%。萧条持续了四年之久。英国经济早在1882年就开始下降,美国铁路退潮后,危机加深了。危机期间,钢产量第一次下降,达15.9%,棉花消费量缩减了19.7%,造船业下降最严重,达62.8%。1882年失业率为2.3%,1884年增至8.1%,1886年更达10.2%。法国的严重程度仅次于美国。1882年联合总银行,里昂和罗尔银行倒闭,震惊全国。同年企业倒闭达7000多起。从1884年到1886年,破产企业数和失业人数都进一步增长。从1882年到1885年,进出口连续几年下降,出口共下降13.6%,进口共下降15.2%。煤、铁的产量,棉花的消费量都大幅度下降了。

繁荣期 1886年—1889年

1886年以后,铁路建设再一次高涨。从1885年到1892年,全世界修筑的铁路线达19万公里,是上次高潮的近一倍。其中美国就修筑铁路 7.5万公里,比上次高潮多一半。这一时期还开始了电气革命,电灯、电话、电车、电动机等不断问世,形成一个又一个新产业。但这一轮产业革命的领导者已经不再是英国,而是美国。

第十四次经济危机 1890年—1893年

1890年3月,德国股票市场暴跌,此后股价连续下降两年多。从1890年到1891年,破产约1.5万起,铁路建筑规模缩减了60%。适逢农业歉收,危机更加严重。美国从1893年1月到8月,工业股票平均市价下跌近一半 金属和金属制品价格指数下降44%,纺织品价格指数下降了26%。

繁荣期 1894年—1899年

德国经济于1893年开始复苏,美国于1895年回暖。1892年至1893年宫起,是俄国一次高涨,从1890年到1900年,俄国铺设了22600公里的铁路。外国资本涌入俄国迅速而持续的扩张,导致经济的繁荣。美国钢材价格的不断下降,使一切钢制品,如机器、工具、铁轨、桥梁、机车、轮船等的需求都迅速扩张,从而带动了国内新一轮经济繁荣。

第十五次世界经济危机 1900年—1903年

1899年夏天一场金融危机席卷俄罗斯,随之工业生产陷入危机。在俄罗斯有大量投资并向俄罗斯大量出口的法国、德国、比利时等国最先跟进,英国尾随其后。美国1900年生产已经开始下降,市场信心开始失稳,1901年5月,纽约股市暴跌。但很快又上涨。1901年和1902年,美国的固定资本投资还在继续,生铁、钢和煤的产量都有所增长, 直到1903年,美国才爆发全面危机,并转入萧条。

日本在1900年爆发了第一次经济危机。

第十五次世界经济危机 1900年—1903年  

1899年夏天一场金融危机席卷俄罗斯,随之工业生产陷入危机。在俄罗斯有大量投资并向俄罗斯大量出口的法国、德国、比利时等国最先跟进,英国尾随其后。美国1900年生产已经开始下降,市场信心开始失稳,1901年5月,纽约股市暴跌。但很快又上涨。1901年和1902年,美国的固定资本投资还在继续,生铁、钢和煤的产量都有所增长, 直到1903年,美国才爆发全面危机,并转入萧条。日本在1900年爆发了第一次经济危机。

繁荣期 1905年—1906年

1905年美国最后一个摆脱危机并迅速转入高涨。带动这一轮高涨的主要因素仍然是铁路和重工业建设。1905年至1907年,美国建成了25000公里铁路,使用了860万吨钢轨,生产了2万台蒸汽机车和69万节车厢。这一时期,一些新兴工业崛起,如电力、汽车、化学等。大量欧洲资本通过提供短期信贷来资助创业投机,这一轮高涨的新建生产能力大部分都是在 1906年到1907年建成投产的,由此带动原材料价格的飞涨。1907年铁的最低价比1901到1905年间的最低价上涨了39.2%,铜价上涨了一倍,铅价上涨了92%。

第十六次世界经济危机 1907年-1908年  

1907年到1908年,美国破产的信贷机构超过300个,负债达 3.56亿美元,大多数银行则停止支付现金。30多家铁路公司倒闭,在美国,这次危机引起的生产下降比以往任何一次都严重。以月度数字计算,钢产量下降近60%,生铁38%,机车69%,货车车厢75%,新建铁路量46%。1908年,新建筑合同减少23%,钢托拉斯所属企业一半以上停工。失业人数超过以往各次。英国1907年,黑色金属消费量减少20%,生铁产量下降11%,钢产量下降19%,新建船舶吨位减少48%,棉花消费量下降14%。从1906年到1909年,生铁价格下跌25%。德国1907年,黑色金属消费量缩减20%以上,钢产量下降13.1%,已竣工商船吨位减少三分之一,建设业损失最惨重,业务量缩减36%,与此相应,水泥等建材工业产量下降近一半。轻工业损失也不小。棉纱和棉布的出口减少18%,棉布价格下跌23% 黑色金属的价格竟提高了14% 法国1907年,法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6.5%。其中丝纺工业危机最严重,丝织品出口减少了24%。  

繁荣期 1909年—1912年

1909年起,美国、法国经济开始复苏并很快进入高涨阶段,德国到1912年才走向高涨,英国则更晚。然而,这一轮经济高涨的主要动力却是军备竞赛    

1913年新一轮经济危机已初露端倪。但1914年夏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各国转入战时经济,危机遂告消失。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年—1918年  

人类历史上的一次浩劫。欧洲是这次战争的主战场,英、德、法、俄等帝国主义国家为争夺霸权互相拼死厮杀,元气大伤,唯独美国在战争中增强了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一跃为资本主义世界名列首位的经济大国。  

繁荣期 1923年—1926年 1927年—1928年 

1920年坎宫-1921年离宫以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生产的高涨刺激了其信用的膨胀。从1923-1929年,美国有价证券的发行额达490亿美元,仅在1928和1929年间,就发行有价证券180亿美元。证券疯狂的、规模空前的投资使证券价格不断上涨。

第十七次经济危机 1929年—1933年30年代大萧条:美国工业生产在1929年6月达到最高峰,10月间工业生产指数开始迅速下降,市面也逐渐衰落下去。纽约证券的证券平均价格1923年初不过98美元,1929年初涨到306美元,1929年9月达到了最高峰,涨到365美元。10月20日纽约证券破产,特别是23日、28日和29日连续发生大破产,有价证券的行市狂跌不已。在惊恐不定的几天内,第一流有价证券的行市竟下跌了40-60%。不少证券持有人迅即破产,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水平大约后退到1908-1909年。1931年9月,英国被迫放弃金本位制,宣布英镑贬值,震动了世界各国 宣告了主张“放任主义”的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失灵。危机表明,资本主义单靠本身内在的力量已经不容易从危机中爬出来了。於是,鼓吹通过加强“国家干预”来刺激经济和保持“充分就业”的凯恩斯主义便应运而生。  

繁荣期: 1934年—1935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9年—1945年  

第十八次经济危机 1948年—1949年  

1948年8月开始至1949年10月结束。这次危机是美国经过了战后短暂的繁荣后的突然爆发。危机期间,美国工业生产指数下降了10.1%,失业率达到7.9%,道? 琼斯工业股票的平均价格下降了13.3%。这次危机是由战争时形成的高速生产惯性同战后重建时,国际国内市场暂时缩小的矛盾造成的,危机导致了著名的马歇尔的出台。

第一次石油危机 12年—14年  

发生在13年前后。当时国际油价从3美元/桶冲到11.65美元/桶,造成美国经济滞胀。美国标准普尔指数从12年的117.44点跌至14年的69.72点 跌幅达40%;日经225指数也从12年的5236点下跌到14年的3764点,下跌了29%。  

第十八次经济危机: 13年—15年 高物价 高通胀率 70年代滞胀经济危机 发生的以滞胀为特征(生产停滞或缓慢发展和通货膨胀并存的现象)的严重世界性经济 14年日本批发物价上升了31.4%,消费物价上涨了24.3%。为了抑止高物价,日本取了紧缩信用的金融政策,导致企业产品大量过剩,工业产值急剧下降。14年日本工业产值下降20%,130万人失去工作,出现了经济滞胀。  

繁荣期 17年—18年

第二次石油危机 19年—1981年  

发生于19年至1981年。当时,国际油价从20美元以下飙升至39美元/桶

第十九次经济危机: 19年-1982年  

高物价 高通胀率 19-1982年,在西方世界发生了更严重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它于19年7月从英国开始, 接着波及欧美大陆和日本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19-1982年危机期间, 危机时间之长创战后新记录, 一般都达三年之久; 工业生产下降幅度除日(4.1%), 法(7.4%)外, 其他大国都在11.8%-22%之间; 企业倒闭率和失业率均创战后新记录, 失业人数共达3200万人, 美国失业比例高达11%以上; 物价持续上涨, 消费物价年增幅均超过两位数, 而利率居高不下, 英国一度优惠率高达21.5%, 通货膨涨率和高利率率均创战后历史最高水平; 世界贸易萎缩, 国际债务危机加深;使发展中国家国际收支逆差扩大,要求延付债务国家1980年只有6国, 1982年增加到40国.

繁荣期 1983年—1989年 

1983-1990年间西方发达国家出现了80年代经济的恢复和快速发展的好势头,西方世界经济一度回升  

第三次石油危机 1990年

1990年爆发了海湾战争,当时国际油价从20美元/桶左右飙升至42美元/桶。这次高油价持续时间并不长,与前两次石油危机相比,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要小得多。

第二十次经济危机 1990年—1992年  

90年代初经济危机 1990年7月起, 美国首开危机记录, 很快波及加拿大、日本、欧洲和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直到1992年底, 美国才走出低谷, 而西欧、日本等国仍蒙受严重阴影 1991年和1992年, 西方经济仅分别增长0.7%和1.5%。即使走出底谷较早的美国, 自1991年3月到1992年12月, 经济增长只是2%的年率。1991年, 西欧国家破产企业高达17.9万家,1992年增加到22.2万家; 1992年西方国家失业人数达3000万人, 西欧失业率1992年为9.4%、在危机期间, 财政赤字和外债大幅度增加 欧共体国家的债务则高达3.8万亿美元, 占国内生产总值62%。

八十年代债务危机 1981年—1982年  

1981年,危机从墨西哥开始。其到期的公共债务本息达到268.3亿美元,墨西哥无力支付本息,要求国外银行准许延期 支付,但是遭到拒绝。不得不在1982年夏宣布无限期关闭兑汇市场,暂停偿付 外债等措施,从此爆发了债务危机。其后,巴西、阿根廷、秘鲁等国家也相继告急。如果拉美国家 发生倒帐,作为债主的西方几百家大银行将不堪设想。  

1990年以来,世界先后发生多次经济危机:美国1987年危机 1990年的日本房产泡沫 1994-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以及19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等涉及范围较广、影响较大的金融危机

美国1987年危机 1987年—1992年  

1987年10月19日,又是一个“黑色星期一”,道指当天狂跌508点,日跌幅达22.61%,道指从前日收市的2246.74点跌至1738.74点收盘。这一日跌幅排道指有史以来的第二高。美国爆发的这一“股灾”,也引发了全球股市的同步暴跌。1991年1月17日—2月28日,以美国为首多国部队发动了海湾战争。这次危机经历约两年半的始发阶段(即1987年10月至1990年初),再经历了为时三个季度的恶化阶段(1990年),又经历了历史约两年半的危机后期阶段,共历时五年又三个季度。

日本房产泡沫 1990年  

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暴发的经济危机,被称为是日本“失去的十年”。此次危机以1991年初四大证券公司舞弊丑闻被曝光为暴发点,经济形势急转直下,从泡沫景气转为衰退和萧条。

墨西哥金融危机 1994年—1995年  

亚州金融危机 19年—1998年  

互联网泡沫危机 2000年—2001年

回顾三百年世界经济历史 迄今为止出现的以滞胀为特征(生产停滞或缓慢发展和通货膨胀现象)的严重世界性经济 分别是13年至15年 第十八次经济危机 19年至1982年第十九次经济危机

一般来说,出现经济危机时市场需求减少,消费低迷,导致物价指数下降,CPI降低,高速通货膨胀的现象不会出现,除非某些特殊因素 比如战争 滥发货币等。  

像这种靠年代内驱力带动的高膨胀率 在繁荣期通过工资的提高带动的旺盛需求来消化,通胀造成的货币贬值还可以通过工资的提高来抵消 但是危机年代里碰上高通胀的问题,情况就变得尤其恶劣,百业萧条,原料价格上升导致企业成本上升,大部分中小企业举步维艰 面临停工半停工破产倒闭的危险,失业率大幅上升,工作没有保障,工资会会缩水减少,而且手中的钱因通胀而变得不值钱。捂紧钱袋子不敢消费,除了基本的生活花销外,其他的消费市场必定萎靡,进一步加剧了萧条。

为什么会在这两个经济危机年代出现高物价高膨胀的现象,通过年代的相关性规律性就很容易解释得通,物价该涨的年代必涨,该跌的年代必跌。大道致简的道理,正如三百年世界经济的繁荣 衰退往返循环一样,有高峰就有低谷,并且按照预定好的年代执行,该涨就涨,该跌就跌。正如调好的闹钟,到了那个点比必被激发敲响。

两次滞胀经济危机现象引起世界各地经济学家和史学家的讨论和争执,经济学界和史学界迄今众说纷纭,试图解释和解决胀涨危机现象,“正如没有一个认真负责的医生现在能够告诉你根治癌症的办法, 对停滞膨胀这个现代病症, 经济专家们现在也没有能够就一种令人满意的医治办法达成一致意见。提出的对策都有很大的争议, 而且许多对策产生的副作用比病症本身还要糟糕” 保罗?萨缪尔逊在他的<<经济学>>中如是说。国内学术界对滞胀的讨论, 迄今仍在继续。除了对它的内含和实质各持己见外在原因的探讨方面, 经济学界主要的看法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策产物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变化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论等。史学界还有滞胀新规律说。  

用世界经济运行规律就可以解释得清清楚楚

第十八次经济危机: 13年—15年 高物价 高通胀率 高失业率 通过年代相关性可以看出经济衰退 工业产值大幅下降 造成大量失业 是13年到14年下行内驱力带动下降的 而高物价高通胀率是通过14年到15年上升内驱力拉动带高的,

在经济滞胀期间,西方世界发生了13-15年世界性经济危机。这次危机从英国开始, 扩及美国、西欧和日本。在这期间, 西方发达国家工业生产普遍持续大幅度下降,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下降了8.1%, 其中钢下降14.5%, 小汽车下降了18.6%; 企业破产严重, 最初两年内西方十国资本在1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倒闭12万多家; 股市行情惨跌,英国高达52%, 超过了三十年代大危机水平; 固定资本投资减少,房屋建筑投资下跌更惨;失业人数剧增, 15年全失业人数达1,500~1,800万人;物价继续上涨。14~15年间, 消费物价指数上涨联邦德国为11.1%, 英国则高达43.9%。由于滞胀的加剧、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的瓦解, 和中东石油战对发达国家的打击,都使13-15年危机比起战后至70年代前的西方经济危机要严重得多。14年日本批发物价上升了31.4%,消费物价上涨了24.3%。为了抑止高物价,日本取了紧缩信用的金融政策,导致企业产品大量过剩,工业产值急剧下降。14年日本工业产值下降20%,130万人失去工作,出现了经济滞胀。

第十九次经济危机: 19年—1982年 高物价 高通胀率 高失业率 ,经济发展停滞下滑则是由1980年到1981年下行内驱力直接导致的,高物价高膨胀是由19年至1980年和1981年到1982的上升内驱力带动攀高的,由内驱力规律看出1981年到1982年的上升能量不如19年到1980年上升能量大,况且随后的1983年的内驱力势必会把高物价高膨胀拉下来。  

19-1982年,在西方世界发生了更严重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它于19年7月从英国开始, 接着波及欧美大陆和日本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19-1982年危机期间, 危机时间之长创战后新记录, 一般都达三年之久; 工业生产下降幅度除日(4.1%), 法(7.4%)外, 其他大国都在11.8%-22%之间; 企业倒闭率和失业率均创战后新记录, 失业人数共达3200万人, 美国失业比例高达11%以上; 物价持续上涨, 消费物价年增幅均超过两位数, 而利率居高不下, 英国一度优惠率高达21.5%, 通货膨涨率和高利率率均创战后历史最高水平; 世界贸易萎缩, 国际债务危机加深; 使发展中国家国际收支逆差扩大,要求延付债务国家1980年只有6国, 1982年增加到40国。

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原油价格

阶梯式电价的具体内容是:

第一阶梯为基数电量,此阶梯内电量较少,电价也较低;

第二阶梯电量较高,电价也较高一些;

第三阶梯电量更多,电价更高。

随着户均消费电量的增长,每千瓦时电价逐级递增。对居民用电实行阶梯式递增电价可以提高能源效率。通过分段电量可以实现细分市场的差别定价,提高用电效率。并且能够补贴低收入居民。因这种照顾到低收入人群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用电要求,又被俗称为“穷人电价”。

实施原因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说,我国产品价格严重偏低,是造成加工业经营粗放、浪费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产品价格充分地反映的稀缺程度、供求关系和环境成本,是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价格改革的方向是要逐步建立由市场供求决定的价格机制。这些年来,电价市场化改革步伐大大加快,科学合理和公开透明的定价制度初步建立。发改委还将积极稳妥推进电价市场化进程,拟继续优化销售电价分类结构,减少交叉补贴,建立有利于节能减排,引导用户合理用电的电价体系。

发展概况国家适时启动电价改革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司长曹长庆2009年11月22日介绍,国外居民电价一般是工业电价的1.5倍至2 倍 阶梯式电价。而我国长期对居民用电实行低价政策。去年全国居民用电平均价格为每千瓦时0.5元左右,既低于工业电价,也低于平均电价,而国外居民用电价格折合人民币为1元至1.5元。(我国普通居民工资与外国差多少这不能比,电价可以比)我国目前较低的居民电价主要通过提高工商业用电价格分摊成本实现的。他认为,如果不逐步理顺电价,长期下去,既加重工业和商业企业的用电负担,影响我国的经济竞争力,又导致经济条件好、用电越多的家庭补贴越多,经济条件差、用电较少的家庭补贴越少的不合理分配。这种暗贴是不合理,不公平的。

也有分析认为,近期经济复苏而PPI、CPI尚处低位,是推进产品价格改革的合适时间窗口。目前较低的价格指数水平给产品提价留下了空间。良好的经济增长形势和较低的通胀压力,无疑是推进价格改革的好时机。阶梯式电价将铺开

由于我国各地自然条件、生活习惯、居民的经济承受能力差异较大,国家不会用“一刀切”的方式确定全国统一的居民每月基本生活需求用电数,每户每月基本生活需求用电数额将由各省份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目前,浙江、福建和四川3省已对居民用电实行阶梯式电价。以浙江省为例,浙江省居民电价分三个“阶梯”——月用电量50度以内的,电价为0.538元/度,其中峰电价0.568元/度,谷电价0.288元/度;51度至200度之间的用电量,电价上调0.03元/度为0.568元/度,其中峰电价0.598元/度,谷电价0.318元/度;超过200度的用电量,电价比基本电价上调0.10元,即0.638元/度,其中峰电价0.668元/度,谷电价0.388元/度。当峰谷用电量总和超过50度时,超出的电量部分就开始按“第二阶梯”的价格计费,依次递增。

 “2009年不会调了,应该到2010年,具体要走程序,比如进行成本监审、价格听证等。”省物价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但是并没有透露“红线”。

 阶梯式电价是发展方向 发改委的一句“每户每月87度电”引发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居民生活用电的“红线”应该画在哪里、由谁来画等成为讨论的焦点。而透过这些争论,可以看出当前居民用电价格改革迫在眉睫。

 2009年11月19日,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发布的文字稿对有关居民用电改革的正式表述为:“拟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在我国推行居民生活用电阶梯式递增电价。”初步考虑,对实行“一户一表”的城乡居民用电户,“将其月(年)用电量分为若干个档次,对基本用电需求部分实行较低的电价,对超过基本需求的电量实行较高的电价。具体将由各地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充分论证后,提出可操作的方案,并严格履行听证程序、报批后实施”。

2009年11月20日起,全国非民用电价每度平均上调2.8分,根据国家发改委会议精神,2010年拟在一些试点地区推出阶梯式民用电价,相关方案正在制订并准备听证。

 实施阶梯式电价的做法,在国际上早有先例。上个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以后,日本、韩国及美国的部分地区对居民用电取了阶梯式电价的做法,将居民用电实行分档定价,用电越少价格越低,用电越多价格越高。这样,既能合理反映供电成本,又能兼顾不同收入水平居民的承受能力。

1.日本阶梯电价分时分地

 日本从14年6月开始对居民用电实行阶梯电价,按照用电量将电价划分为3个档次。各地电力公司对每档定价稍有差异。 以东京电力公司为例,第一档为120度,每度电价为17.87日元(约合1.45人民币),这是保障基本生活必需的用电量。第二档从120度到300度,每度22.86日元(约合人民币1.9元),电价与发电平均成本持平。第三阶段是300度以上,每度24.13日元(约合人民币2元),以此促进节电。

 近年来,日本居民电费还引入了基本电费、燃料费调整额、促进太阳能发电附加费等项目。此外,为鼓励错峰用电,东京电力公司还实行分时电价,每天23时至次日7时的深夜用电价格相对低廉。

 2.美国阶梯电价分月分地

 美国用电定价机制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实行阶梯电价的收费机制,其一大特点是在阶梯定价基础上对夏季和冬季实行价格双轨制,夏季用电需求量大,定价稍高一些。冬天需求量小,定价就稍低一些。

 一般来说,美国电力公司为每户居民开出的每月电费账单包括基本费用、燃油费、消费税、州税等固定项目和配电费用、发电费用、电力输送费用等按照用电量计算的项目。而按照用电量计算的费用相加,就能得出某地区的阶梯电价标准。

 美国能源信息中心2010年1月发布的报告显示,2008年美国平均每户每月用电量为920度,平均电价为13美分/度,平均每户居民每月支付电费账单106美元。以宾夕法尼亚州为例,在6月至9月的夏季,500度以内的用电量每度电价为14.72美分,500度以上的用电量每度电价为16.74美分。在10月至次年5月的冬季,每度电一律为14.63美分。

 不过,美国的电力市场存在充分的竞争,不同的公司实行不同的收费制度,美国各州的电价相差也很大。美国能源信息中心的数据表明,2008年美国电费最贵的州是夏威夷,平均每度电29.2美分,其次是康涅狄格州的16.95美分,纽约州以16.74美分排名第三。相比之下,西弗吉尼亚州是美国电价最便宜的地方,2008年的平均电价是5.59美分。

调价方案

居民阶梯电价是按照用户消费电量分段来定价,用电价格会随着用电量的增加呈现出阶梯状逐级递增的电价定价机制。国家发改委把城乡居民每个月用电量按照满足基本用电需求和正常合理用电需求,以及较高生活质量用电需求分为三档,电价实行分档递增。

调价方案

第一档电价原则上维持比较低的价格水平。而且发改委承诺,在三年之内保持基本稳定,不会调高电价。第二档电价是起步阶段电价,在现行基础上提高10%左右。第三档是在起步阶段提高标准上不低于每度电0.2元,今后会按照略高于第二档调价标准的原则来调整。

 如果实行居民阶梯电价,总体来说,70%到80%的居民包括低收入和生活困难家庭的电费支出将保持基本稳定,不会发生改变。只是用电量超过了国家规定的起步用电量,它才会有一个递增。

 国家发改委这一次提供了两个方案:按照第一个方案来算,定的基础用电量大概是110度;如果按照方案二来算,基础用电量是140度。按照方案一来算,一个家庭每个月的用电量是300度,他的每月电费支出会增加23块钱;如果按方案二来算,每个月电费支出大概会增加13块9毛钱。

 国家发改委表示,制定电价阶梯政策总体框架和指导性意见是国家来制定,然后各个地方会结合自己的经济发展程度,居民收入和用电水平等系列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案。而且在实施方案之前,会召开一个听证会广泛征求当地老百姓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是从今天开始发布,在2010年10月21日截止。

全面试行

2012年6月14日上午,发改委在有关阶梯电价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29个省市区已经听证结束,各地将陆续出台阶梯电价实施方案,7月1日起全国全面试行。

 发改委表示,绝大部分省份上调了第一档电量,根据目前确定的方案,绝大部分地区第一档电量覆盖率都超过80%,部分地区超过90%。我国阶梯电价政策形成历时4年,2008年开始研究,2010年形成了初步指导意见,并通过互联网公开征求社会各方意见。2012年5月以来各地又就实施方案召开听证会,进一步听取社会意见、完善方案。

重要意义

发改委发布关于“居民阶梯电价”的述评表示,建立“多用者多付费”的阶梯价格机制,将有助于形成节能减排的社会共识,促进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发改委表示,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约束、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一系列挑战接踵而至。建立“多用者多付费”的阶梯价格机制,将有助于形成节能减排的社会共识,促进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人均能源非常匮乏的国家。主要能源中,石油、天然气人均储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10;人均水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即使是相对丰富的煤炭,人均储量也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2000年以来,我国能源消费年均增长约8%,其中电力消费年均增长约12%,天然气约20%,石油约7%。如果不发现可大范围推广的新能源,按照目前的消耗速度推算,我国剩余的石油可年限不到15年,天然气39年,煤炭108年。与此同时,能源大量消耗所引发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如火电排放的二氧化硫占总排放量的42.5%,二氧化碳占总排放量的50%,环境污染问题非常突出。因此,节能减排、转变发展方式已成为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功在当代、利泽子孙的唯一选择。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和节能减排主要还是要靠经济手段,而价格机制是最重要的经济杠杆。近年来,通过实行脱硫电价、差别电价的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通过对脱硫发电制定较高价格,激励了火电企业改造工艺、安装脱硫设备,“十一五”末,我国燃煤电厂脱硫装机比重由2005年的17%增加到86%,单位电量二氧化硫排放减少了50%。“十一五”期间,通过对高耗能产业实行差别电价政策,有效限制了高耗能产业的盲目发展,并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我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能源消费量年均增速/国民经济年均增速)由“十五”期间的1.04下降到0.59,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了19.1%。

 居民阶梯电价制度是利用价格杠杆促进节能减排的又一次实践。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长期实行工业电价补贴居民电价的交叉补贴制度。从我国居民电力消费结构看,5%的高收入家庭消费了约24%的电量,这就意味着低电价政策的更多地由高收入群体享受。这既不利于社会公平,无形中也助长了电力的浪费。通过划分一、二、三档电量,较大幅提高第三档电量电价水平,在促进社会公平的同时,也可以培养全民节约、保护环境的意识,逐步养成节能减排的习惯。在韩国,为避免进入高电价区间,大多数韩国人在不用电时会将家用电器的插头拔掉。价格杠杆对人们消费行为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从长期发展趋势和我国当前面临的能源供需形势看,我国未来可选择的经济发展模式只能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能否实现这一目标,与能否尽快形成节约、保护环境的全民共识密切相关。当然,要在全社会形成节能减排共识,决非一朝一夕之功。推行居民阶梯电价只是第一步,天然气、自来水等性产品都面临着与电力类似的问题。因此,利用价格杠杆撬动节能减排共识的形成,正当其时。

相关评价

这次调价虽对民用电网开一面,但居民用电涨价已箭在弦上,发改委明确表示居民电价严重偏低,但不准备取“一刀切”提价,(啥时也提提工资啊)而是推行相对公平的居民生活用电阶梯式递增电价。这不能不触及老百姓的敏感神经,对普通群众而言,电费是否要多掏腰包,关键取决于“第一阶梯”电量基数,据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司长曹长庆披露,阶梯式电价拟将居民用电分为保证基本生活需求用电、正常家庭生活用电和奢侈型用电三档。专家分析,“第一阶梯”可能为每户每月87度。 而阶梯式电价已有现实版,试点省份浙江规定“第一阶梯”50度;51~200度为第二阶梯,每度加价3分;200度以上为第三阶梯,每度加价1角。 阶梯式电价由各地自定,笔者以为即便按照87度作为“第一阶梯”,仍然偏低,一个三口之家烧饭、烧水、照明、冰箱用电,每月87度是不够的,这四项应该算基本生活用电需求吧,绝大多数家庭将进入“第二阶梯”,多掏电费势在必行,如果“第一阶梯”电价在现有基础再调高,群众埋单更多。 相对于“一刀切”电价,阶梯式电价体现了多用电多付钱,用电越多电价越高,应该说比较公平合理。但是要保证一个公平的制度让大多数群众受益,尚需要细节设计上科学、合理。阶梯式电价应是普惠式电价,何以体现普惠性?关键是“第一阶梯”电量基数的确定,起码要惠及70%~80%的普通家庭,保证他们免受电价调高的影响,据报道,浙江规定50度只保障10%以下的最低收入人群,大多数群众将为涨价埋单。 结合居家过日子的经验,有人分析认为“第一阶梯”定为100度比较合理,这就需要对基本生活用电范围进行甄别,笔者以为,烧饭、烧水、照明、冰箱用电列入其中不算为过,越是工薪阶层在家吃饭越多,基本生活用电就越多,制订“第一阶梯”用电标准时应正视这种现状。国家发改委已将阶梯式电价权限下放,要求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出台政策并实施,笔者建议各地广泛调查,充分听取市民意见,在制定阶梯式电价政策,尤其确定“第一阶梯”用电基数时,兼顾到大多数工薪家庭利益。

影响原油价格的因素:

一、供求关系

也就是供应与需求,再说直白点,就是产油国的产量与出口(比如OPEC,俄罗斯等)和原油需求国购买、储备、发展所需(比如:美国、中国、印度)当产油国的原油供应量大于进口国的需求时(即:供求)原油价格就会下跌,就像最近伊朗,沙特等国增加产量,导致国际原油产量过剩;反之,当产油国的原油供应量小于进口国的需求时(即:供<求)原油价格就会上涨,毕竟物以稀为贵嘛!

二、地缘政治与战争

石油除了具备一般商品属性外,还具有战略物质的是属性,所以受政治实力和政治局势的影响。所谓政治是战争的延续,战争是为政治服务的。比如:大选,英国脱欧、中国南海争议等等重大政治。再比如,英国脱欧问题,原油是以美元计价的,美元和欧元又是竞争关系,如果公投显示英国留在欧盟的可能性小,则利空欧元,推之则亦利空原油,这类都会从货币上去影响原油走势。至于战争,有句话叫“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战争拼的是国力,拼的是,拼的是钱,这个可以好理解一点。

三,原油库存变化

库存是供给和需求之间的一个缓冲,当期货价格高于现货时,商业库存会增加,刺激现货价格上涨。相反促使现货价格下跌。(这里的库存,一般是指美国库欣库存或者原油库存)当本次库存的实际值大于前一次库存值和预期值时,就是利空原油,反之利多。库存数据一般为周三凌晨4:00的API和晚22:30的EIA数据。FX168财经网-全球视野下的中文财经资讯网站,专业外汇黄金原油期货等投资资讯网。

四,OPEC与国际能源署IEA的市场干预

他们能在短时间内改变市场供应格局,从而改变人们对石油价格走势的预期。这两个关于石油的组织,凭借其在世界原油储备和产量上的优势,一定程度上控制着国际石油期货价格,其对石油期货价格的影响通常是通过供给来影响的,另外,它们的增产和减产决策一定程度上对油价也有着迟滞性。同时也是其操控原油价格走势的指标。

五,国际资本市场热钱流出或者流入

当全球金融市场投资机会缺乏,大量的资金进入国际商品市场,尤其是原油市场,不可避免地推高国际油价,并使其严重偏离基本面。这就是所谓的市场情绪,比如,此次加拿大火灾、利比亚混乱、委内瑞拉经济崩溃、尼日利亚遇袭罢工的等,致使原油供应及出口减少,当消息面明显的表现出利多的时候,大批的投资者或许就大资金的买进原油,反之亦然

六,利率变动

当利率提高时会减少资本投资,导致较小的初始开规模;高利率也会提高替代技术的资本成本,导致开速度下降。以美联储是否加息为例。当美国经济发展较快时,市场上流动的货币较多,为了经济调控,会选择增加利率,也就是加息,投资者会倾向于把钱存入银行,那么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减少,利多原油金银;反之,当美国经济不景气时,选择降息,投资者更倾向于把钱从银行取出来在市场做投资,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多,利空原油金银。

七,汇率变动

原油价格变动和美元与国际主要货币之间的汇率变动存在负相关关系,美元上涨使以美元结算的原油承压。比如,美元与欧元与人民币,都存在着竞争关系,也就是负相关。当非美元区域经济衰弱的时候,非美货币兑美元就减少,那么美元升值,相对的其他货币就会贬值,原油也就会下降。

八,异常气候

异常天气可能会对石油生产设施造成破坏,导致供给中断,从而影响油价。还是以本次加拿大火灾为例,同样位于北半球,加拿大纬度大概在41°N—81°N左右,现在这几个月份正是加拿大最难熬的时候,也是森林火灾的高发期;同样的,高纬度地区(比如:俄罗斯),在冬季的时候,又格外严寒,风雪足以让所有的油田变成冻土甚至还会受到极夜的影响。

九,税收政策

税收是保证一个国家财政的最主要因素。税收加大时会减少原油开的净利润,相应减少了开时期的积极性。而且税收会降低新发现储量的投资回报。这就是说,税收太重,成产成本增加,打压原油生产的积极性。同时,税收增加,原油进出口亦会收到打压。

另外,原油与与美元呈负相关,美元与黄金呈负相关,那么,原油于黄金则呈正相关,当黄金持仓量与黄金期货大量买卖单也将推动原油价格的涨跌。

FX168财经网-全球视野下的中文财经资讯网站,专业外汇黄金原油期货等投资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