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几十辆车撑起400亿市值:图森未来跌破发行价,卡车自动驾驶是画饼

2.调价窗口时间表2023年12月

3.财报过后,看德日百年汽车集团的烧钱新规划

济南柴油股份有限公司_2024年济南柴油价格一览表最新一览表

初期运营期间,2号线运营服务时间为6:00-22:00,时长16小时,其中工作日7:00-9:00、17:00-19:30为早晚高峰时间,高峰时间行车间隔6分45秒,平峰行车间隔8分30秒。双休日全天平峰,行车间隔8分钟。遇节日及大型活动时,另行制定运营服务时间及行车间隔。

根据客流调查和分析,目前1、3号线末班车时间基本能够满足乘客的出行需求, 1、3号线运营服务时间仍为6:00-21:30,时长15.5小时。济南轨道交通集团将积极跟进各线路客流变化、市民实际出行需求等情况,适时对地铁线路运营服务时间进行调整。

扩展资料:

地铁禁止的具体包括:

一、、军用或警用械具类(含主要零部件),包括:

(一)公务用枪:、、冲锋枪、机枪、等。

(二)民用枪:、、运动枪、注射枪等。

(三)其他:样品枪、道具枪、发令枪、等。

(四)军械、警械:警棍等。

(五)国家禁止的、械具:、催泪枪、、电击器、防卫器等。

(六)上述物品的仿制品。

二、爆炸物品类,包括:

(一):各类炮弹和等。

(二)爆破器材:、、导火索、导爆索等。

(三)烟火制品:礼花弹、烟花、爆竹等。

(四)上述物品的仿制品。

三、管制刀具,包括:匕首、三棱刀(包括机械加工用的三棱刮刀)、带有自锁装置的弹簧刀以及其他相类似的单刃、双刃、三棱尖刀等。

四、易燃易爆物品,包括:以燃烧、爆炸为主要特征的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乙烷、丁烷、天然气、乙烯、丙烯、乙炔(溶于介质的)、液化石油气、氧气、水煤气等易燃、助燃、可燃毒性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汽油、煤油、柴油(闪点≤60℃的)、苯、酒精、丙酮、、油漆、稀料(香蕉水、硝基漆稀释剂)、松香油及含易燃溶剂的制品等易燃液体;红磷、闪光粉、固体酒精、赛璐珞等易燃固体;黄磷(白磷)、硝化纤维片、油纸及其制品等易自燃物品;金属钾、钠、锂、碳化钙(电石)、镁铝粉等遇湿易燃物品;过氧化钠、过氧化钾、过氧化铅、过醋酸、双氧水等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4瓶以上的白酒。

五、毒害品,包括:氰化物、汞(水银)、剧毒农药等剧毒化学品以及硒粉、苯酚、生漆等具有可燃、助燃特性的毒害品。

六、腐蚀性物品,包括:盐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硫酸、硝酸、蓄电池(含氢氧化钾固体或注有碱液的)等具有可燃、助燃特性的腐蚀品。

七、放射性物品:放射性同位素等放射性物品。

八、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禁止乘客携带的物品。

几十辆车撑起400亿市值:图森未来跌破发行价,卡车自动驾驶是画饼

柴油车油箱一般标准是60L容量.

油箱容积(L):其容积的大小衡量一款车所能承装油量的能力。

油箱的大小于该车的油耗有直接的关系,一般一箱油都能行驶500公里以上,比如百公里10升的车,油箱容积都在60升左右。

每个车型的油箱容积是不同的,同类车型不同品牌的车油箱容积也不相同,因为没有国家标准的。

不过一般的汽车厂家都遵循一个规律,那就是油箱的加满油量一般支持行驶600公里左右,不会少于500公里的。

注意:油箱实际容量大于标称容量,根据燃油安全特性,国家规定汽车燃油箱标称容量是额定容量的95%,所以加满油时可比标称容量多10%油量,算法有问题。

当然,油箱容积大固然是好事,但最根本的还有在日常驾驶中掌握省油的技巧。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量避免急加速,急减速等剧烈的驾驶动作都能大大节省燃油的消耗。

油箱容积决定了行驶里程,对于两辆发动机完全相同的汽车来说,油箱越大跑得越远。

一般司机知道自己驾驶的车辆的油箱能装多少油,不外乎从两个方面,一是车辆使用说明书标定的油箱容积,二是实际加油经验。许多司机都有这样经验:说明书上的油箱容量比实际加油量要小。据汽车专家介绍,之所以存在这样的误差,是因为汽车厂家所标定的油箱容积是从油箱底到安全界度的容积,而从安全界度到油箱口还有一定的空间,这个空间是为了保证油箱内的油品在温度变高的情况下膨胀,而不至于溢出油箱的安全空间。如果在加油过程中把油加到油箱口,就会产生实际加油量比说明书标定油箱容积大的情况。油箱内沉淀、锈蚀、变形等多种原因都会影响到油箱的容量。 车主通常根据自己车油表警示灯亮后来判断油箱容量,这种依据不尽准确。一般来说,由于路况、车行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每次警示灯闪亮后油箱所剩容量不完全一样。比如当油箱内液面接近报警点时,车辆高速行驶、转弯、上下坡、紧急刹车、强烈震动等都会导致报警灯闪亮;同时,路况不同,里程油耗也不同。相对拥挤车速慢,刹车、起步频繁,油耗相对要多。根据警示灯只能大概判断油箱容量,它不是唯一标准。

油箱实际容量大于标称容量,根据燃油安全特性,国家规定汽车燃油箱标称容量是额定容量的95%,所以加满油时可比标称容量多10%油量。 当然,油箱容积大固然是好事,但最根本的还有在日常驾驶中掌握省油的技巧。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量避免急加速,急减速等剧烈的驾驶动作都能大大节省燃油的消耗。

油箱的大小于该车的油耗有直接的关系,一般一箱油都能行驶500公里以上,比如百公里10升的车,油箱容积都在60升左右!

每个车型的油箱容积是不同的,同类车型不同品牌的车油箱容积也不相同,因为没有国家标准的。

调价窗口时间表2023年12月

微涨1.3%,在二季度财报发布带来大跌9.91%之后,图森未来股价少见的回升了一点。

8月6日,在股价跌破40美元的发行价后第五天,图森未来发布了其第二季度的财报。数据显示,Q2营收148.2万美元,上年同期为26.3万美元,同比增长463%;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1.17亿美元,同比扩大316.6%(上年同期为2808.4万美元);运营亏损1.21亿美元,同比扩大331.8%。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每股基本亏损和摊薄后亏损均为0.64美元,上年同期为0.49美元。

亏损原因是“三费”的增加。图森未来二季度研发支出为7589.1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1.9万美元增长245.3%;销售和营销费用为104.1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4.3万美元增长328.4%;一般行政费用为4242.5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520.7万美元增长714.5%。但显然,这个业绩是令投资者有点失望的,在业绩发布会,图森未来当日股价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

从具体业务来看,对图森未来有两个指标最为关键,分别是:道路行驶里程和卡车预定数量。财报显示,截至二季度末,道路行驶里程为460万英里,环比增长26%;卡车预订数量总计为6775辆,较一季度新增预订1000辆;地图映射英里总计达8500英里,环比增长70%;营收英里数为88万英里,环比增长46%。这两个数字都没有特别的令人兴奋,甚至可以说进展并不大。

在自运营车队上,在招股说明书中,图森未来当时有70辆L4卡车运行,二季度报表没有披露具体的数字,但从资产表来看,目前这一数字没有太多改变。

尽管盈利看起来遥遥无期,但也有像ARK Invest这样的投资公司依然坚定的看好图森未来。但对于图森未来和更多商用车自动驾驶公司来说,能否将商业故事最终实现依然是一个未知。

01

上市4月:市值坐过山车

今年4月15日,图森未来正式在美国上市,每股定价为40美元,总市值84.8亿美元。但从上市之后到现在为止,图森未来的车队规模还是在70余辆上,与4月上市的时候并没有太多进步。不过,尽管其当时收入只有区区184万美元,头顶着“全球自动驾驶第一股”的称号,图森未来最开始在资本市场有着不错的表现。

在6月30日,图森未来达到了上市以来的最高值,股价一度突破70美元,达到了79.79美元/股,市值超过了160亿美元。但随后,进入7月之后图森未来的股价开始出现了连续性的下滑。在第二季度财报发布之后,图森未来股价大跌9.9%,最后收盘价为33.91美元,市值70.89亿,这是6月以来的股价新低。

但对于图森未来来说,好的一面是上市成功让其获得了关键的现金储备。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图森未来拥有现金和现金等价物14.90亿美元,而截至2020年6月30日为2157.5万美元。拥有限制性现金150.6万美元,而而截至2020年6月30日为75万美元。而挑战性的一面是,资本市场需要图森未来尽快拿出实实在在的业绩来。

任何一个好的商业,如果只是停留下在故事层面,则毫无意义。在暂时摆脱融资困境后,图森未来开始面临技术难关和商业化落地的新一关。

图森未来成立于2015年9月,主攻以计算机视觉为主的可商用L4级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主营业务是面向全球市场提供无人驾驶卡车货运服务。图森未来的业务主要在美国。图森未来打造了自主货运网络AFN作为其商业落地的场景:该网络由无人驾驶卡车、物流枢纽中心和监控构成。其盈利模式分为两种:

1)物流公司向图森合作的OEM购买自动驾驶卡车,并向图森交付TuSimplePath订阅费,费用按里程收取,为0.35美元/公里。订阅后即可使用图森全栈自动驾驶能力(包括软件、联网、高精地图及保险等服务)。

2)客户直接向图森车队下运送订单,按照1.45美元/英里标准收费。两种收费模式都以里程计费,能大幅降低货运成本,提升货运安全。此外里程计费比一次性收费盈利能力更强,图森通过AFN将打造自身货运生态平台。

这不是货运版滴滴,业务的构成更为复杂。图森未来,到2024年时,其将绘制总计4.6万英里的美国洲际公路系统,届时AFN的运营路线将是目前的16倍。若该进展顺利,到2024年时图森未来的卡车可以在美国48个州的主要运输路线上行驶。

不过,“AFN”目前仍处于开发和商业化的早期阶段。因而,在 AFN 大规模商业化之前,图森未来必须增加用户数量,发展终端网络,扩展其数字地图路线,增加专用 L4 自主半卡车的数量。同时,在研发上也要有里程碑式的突破。“迄今为止,我们仅从我们在 AFN 上提供的货运能力服务中获得了有限的收入。“图森未来在二季度财报中承认了其业务的规模发展处于艰难的 探索 期。

除自营卡车自动驾驶网络(如上所述,有三种收入模式)外,向外输出技术也是图森未来的规划之一。其招股书显示,在2020年图森未来就已与Nistar及大众旗下Traton展开前装量产合作,打造并交付L4级无人驾驶卡车。专用 L4 半卡车预订量已超过 6,500 辆,比上个季度增加了1000辆,相对庞大的卡车市场来说,这当然不算是什么。

亏损和业务增长缓慢依然是困扰图森未来的关键问题。招股说明书显示,018年至2020年,图森未来始终处于亏损状态,且亏损幅度逐年扩大。这三年,他们净亏损分别为:4503万美元、8488.3万美元、1.77亿美元。总计3.069亿美元,约近20亿人民币。亏损的主要原因是高额的研发投入,2018年至2020年,图森未来的研发支出分别是3227.8万美元、6361.9万美元和1.32亿美元。而在可预见的未来,其运营及研发成本还会增加,亏损还会继续。

02

拥挤的赛道:卡车自动驾驶没有第一

相对乘用车而言,商用车被认为是最早可能实现自动驾驶的细分市场。这是由使用场景决定和行业特点所决定的。商用车的线路相对单一,且一些地方有封闭式环境,限定场景包括园区、港口、自动泊车和矿区等。而从使用来看,运输成本中很大一块是人力成本。中国物流运输成本和人力成本增速高于货运费增速。

根据中国购与物流联合会的数据,2009年至2018年间,人力成本年增长为10.0%,柴油价格年增长2.7%,而货运费由于竞争的加剧年下滑0.75%。且在2020年,运输成本占到了物流总成本的53%,人力成本增长最快为81.5%,配送成本增长了35.5%。物流公司对降低成本的需求非常迫切。这两年,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注意力和向商用车领域倾斜。

在国内,嬴彻 科技 和智加 科技 被认为是其在国内最直接的竞争者。另外,早在2016年就开始布局商用车自动驾驶的小马智行也在加速布局,今年3月小马智行首次公布了其卡车业务品牌名称——“小马智卡”。近日,曾称“不造车”的滴滴也被爆出正在由CTO韦峻青带队,开始自动驾驶重卡方向的研究。从滴滴离职的无人车团队开创者何晓飞创立了飞步 科技 ,无人货运起步,并自研AI芯片。

在国际上来看,除了Waymo这个大对手之外,美国自动驾驶公司Aurora宣布要进军自动驾驶重卡,而Nuro也在去年宣布并购卡车自动驾驶初创公司Ike。除了自动驾驶服务商外,部分主机厂商也早已在自动驾驶卡车赛道布局。2019年,戴姆勒卡车公司收购了无人驾驶卡车方案公司Torc Robotics的多数股权,随后成立了无人驾驶技术集团。今年3月份,戴姆勒明确表示,将无人驾驶的重点从乘用车转向卡车。

Waymo在今年6月份宣布了一轮25亿美元的投资,并表示这笔投资将用于推进其自动驾驶技术和团队发展。而Aurora今年7月份时其在发布声明,已与一家SPAC公司达成了合作协议,将在近期以SPAC的方式完成上市。 在图森未来上市之后,其在国内的对手发展速度显然都在加快。

以嬴彻 科技 为例,在8月2日,嬴彻 科技 宣布其获得了总额为2.7亿美元的B轮融资。此轮融资将主要用于研发等领域,嬴彻 科技 将对其全栈自研的卡车自动驾驶系统“轩辕”进一步加大投入, 并加速电动化领域的布局。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11月,嬴彻 科技 刚获得了1.2亿美元的A+轮融资。此时距离上一轮融资,刚刚过去8个月。

而智加 科技 在5月表示已与特殊目的收购公司 (SPAC) Hennessy Capital Investment Corp. V 签订合并协议,合并完成后,智加 科技 将使用股票代码“PLAV”于今年第三季度在纽交所挂牌交易。根据交易条款,合并后,智加 科技 市值约33亿美元,并将获得约5亿美元的新融资,其中约1.5亿美元来自BlackRock、D. E. Shaw等基金投资人,约3.45亿美元来自HCIC V

在自动驾驶第一股被图森未来获得以后,对量产第一辆自动驾驶卡车的争夺在暗中进行。

自2019年起,嬴彻 科技 与中国重汽、东风商用车等联合开发自动驾驶重卡的量产车型。根据该公司此前介绍,这两款产品将是“全球最早”的量产型自动驾驶重卡,两款车都搭载了嬴彻全栈自研自动驾驶系统“嬴彻轩辕”,并于今年年底量产下线。

不过,早在今年4月,中国一汽旗下的解放 汽车 就已发布了其与智加 科技 合作自动驾驶重卡——J7卡车。官方表示这是一款具备L3级自动驾驶功能的重卡。对此,嬴彻 科技 强调器产品是“全球首台具备全冗余L3级自动驾驶能力的卡车”。尽管竞争对手们对于“第一款”定语不同,业内也还有争议,但毫无疑问的是,在商用车自动驾驶领域,量产的竞争已经开始打响。

03

走出“故事”阶段:技术落地难

从商业车自动驾驶来看,他们虽然在具体方式上有不一样之处,但基本都是“技术+运营”的模式下的变种。图森未来的主战场在美国,它与美国速运和一些大型货运公司合作买车,而自己也做运营,在路线上用L4级自动驾驶;而嬴彻 科技 则背靠股东G7公司,母公司可以通过金融租赁的方式为嬴彻 科技 提供车辆运营和网络运营的帮助。所以嬴彻 科技 建立目前三家公司中最庞大的自营车辆队伍。它的目标是在未来建立5-10万台的运力。

嬴彻 科技 创始人马喆人对明镜pro表示,不仅研发技术,而且同时布局运营,是考虑到了技术最终是要产生价值才有意义。而智加 科技 的具体路径又稍微有一点不同,其则主要依托满帮集团的网络,选择和满帮一起做运营,这家公司目前的目前核心定位为技术服务商,不做运营。它的逻辑很明确,要做运营得先买车,这对于初创公司或者互联网创业者而言,资本要求太高了,也太重了。

但是满帮和智加 科技 已经签署了在“商业化运营、车辆销售和L4无人驾驶技术研发”上的深度合作,所以未来还可能有更多想象的空间。但做不做运营可能会成为一个纠结的问题,如果做成了车队,那么资产由过重,这对于企业的发展来看不是好消息;但是另一方面车队带来的数据和场景测试,包括对物流的环节的完全掌控是有价值的。但要值得一提的是,如果过多的介入货运市场的其他环节,会引发物流公司等抵触。

卡车自动化落地的另一个问题是成本短期内无法下降。据咨询公司统计,目前全球卡车货运市场供需严重不平衡,且将于未来进一步割裂,目前人力成本已占卡车货运成本40%以上,第二成本为油费,自动驾驶能节约卡车货运成本50%左右。当年各家的解决方案来看,成本都还比较高。比如目前图森的解决方案硬件成本较高,为9万美元左右;但据图森估算,其L4卡车为物流公司节约的人力成本一年高达9.5万美元,增量硬件成本当年即可回本。

不过,核算来看,L3的传感器成本在8-10万左右,车主可以在2年内就把这些成本节省下来。比如解放J7,省油10%,预计一年半收回L3成本。一般来说,通过驾驶,车辆每年的油耗可以节省2-3万左右,也减少了车损,增长了整个卡车的生命周期,同时也降轻了司机和车辆管理成本,综合下来2年就可以覆盖L3传感器的成本。但是,这只是理想状态的结果,如果商业落地不及预期或者说是技术的整套生产规模没做扩大,成本是很难下降的。

除此之外,不管是那一家其实在技术上都是无法判断未来的,且技术的实现是不可预测的。目前,主流技术路线可以按照硬件传感器层面划分为纯视觉路线(摄像头+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和激光雷达路线两类。这种路线上的分歧在商用车上也很明显。

目前图森 科技 直接进入L4级的开发,其用的是视觉方案,原因是激光雷达成本过高,而视觉系是低成本、可商业化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嬴彻 科技 则是融合了立体视觉和低成本激光雷达,现阶段是L3自动驾驶。还有就是测距问题,卡车自动驾驶与乘用车的主要差别是测距问题。目前,图森的官方数据是1600米,而赢彻是1000米,智加 科技 也说自己是1600米,但这些数据是否可靠仍存疑。

在感知环节中,激光雷达、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三项主要传感器的感知距离都在300米以内,而谷歌旗下的Waymo一向被视为无人驾驶界的技术领头羊,其所能实现的感知距离也仅为300米左右。在商用车自动驾驶领域,尽管概念火热但是技术如何落地将是关键问题。招银国际认为,自动驾驶细分领域将遵循以下落地时间线顺序:

L2.5级(L2)别自动驾驶> Robotruck封闭场景L4 > 开放场景L3级别自动驾驶乘用车及L3级别Robotruck干线物流> 特定区域L4级别Robotaxi > L4级Robotruck端到端物流> 全场景L4 > 全场景L5。但这仅作为一家之言。“封闭场景的实现相对容易很多,这也是外界看好商用车的原因,而干线物流潜力很大但落地难度也很大。”一位分析人士指出。

财报过后,看德日百年汽车集团的烧钱新规划

2023年国内成品油最后一轮调价窗口是12月19日24时。

根据“十个工作日一调整”的原则,下一轮成品油零售调价窗口将于2024年1月3日24时开启。对于未来的市场走势,金联创指出,由于市场对于2024年美国降息的预期升温,以及原油市场的基本面情况不容乐观,短期内市场可能难以改变疲软状态。

特别是在需求方面,国内多地的大范围降温及雨雪天气影响了居民出行和物流运输。市场分析认为,随着北方部分地区雨雪天气的结束和道路情况的改善,下游市场的购意愿可能会增加。

同时,南方地区由于主营单位整体销售任务进度完成较好及购成本高企,挺价意愿较强。然而,考虑到当前市场需求以刚性为主,预计后市国内汽柴油价格可能以稳中震荡为主。

成品油定价机制:

从2000年6月份起,国内成品油价开始参考国际市场价格变化相应调整,当时参考的只有新加坡市场的油价。

从2001年11月份起,中国又一次进行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改革的核心是国内成品油价格改为参照新加坡、鹿特丹、纽约三地市场价格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当国际油价上下波动幅度在5%-8%的范围内时保持油价不变,超过这一范围时由国家发改委调整零售中准价。

2006年3月26日,国家发改委在宣布成品油价上调的同时,向地方传达了石油综合配套改革方案。方案包括两大内容:一是成品油价由原来的与国际成品油价直接接轨,改为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为基础,加上国内合理加工成本和适当利润确定。

二是推出“四个配套机制”:包括建立石油企业内部上下游利益调节机制;建立相关行业价格联动机制;建立对种粮农民等部分弱势群体和部分公益性行业给予补贴的机制;建立原油涨价收入的财政调节机制。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成品油

近两年来,全球车市消沉,2020?年各大车企更是进入紧张状态,受疫情影响纷纷停产。

不过最近也不全是坏消息。大众集团、戴姆勒集团、宝马集团和丰田集团纷纷发布?2019?年财报,均实现盈利,销量与去年基本持平或有稳步增长。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些大型汽车集团去年的盈利结果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各大集团?2019?年财报数据对比

2019?年,大众集团全球销量约为?1098?万辆,同比增长?1.3%;全年销售收入达?2526?亿欧元,同比增长?7.1%;减去其他相关支出后,税后利润约为?140?亿欧元,同比增加?15.4%。

2019?年,戴姆勒集团全球销量约为?334?万辆,与去年的?335?万辆基本持平;全年销售收入达?1727?亿欧元,同比增长?3%;减去相关支出后,税后利润约为?27?亿欧元,同比降低?64%。

2019?年,宝马集团全球销量约为?253?万辆,同比增长?2.2%;全年销售收入达?1042?亿欧元,同比增长?7.6%;减去其他相关支出后,税后利润约为?50?亿欧元,同比降低?28.9%。这是宝马集团销售额首次突破?1000?亿欧元大关。

2019?年,丰田集团全球销量约为?1098?万辆,同比增长?1.6%;全年销售收入约?1934?亿欧元;减去其他相关支出后,税后利润约为?170?亿欧元,同比增加?15.4%。(PS:日本财年从每年?4?月?1?日开始计算,所以这是?2019?年?4?月?1?日到?2019?年?12?月?23?日的财务数据。)

从上述数据能总结三点:

1.?戴姆勒集团和宝马集团的税后利润有大幅下滑。戴姆勒集团尤为严重,原因是由奔驰柴油车排放涉及到的数十亿欧元的罚款和相关法律程序费用;而宝马的利润下滑则是去年一季度的销量差强人意,以及约?14?亿欧元的欧盟反垄断罚款。

2.?由于大众集团正在有序推进利润率更高的?SUV?攻势(2018?年?SUV?占比不到?25%,2019?年已经提升至?40%),同时大众排放门的罚款及和解金从?32?万以欧元降至?23?亿欧元,所以大众集团的销量和净利润都产生了稳定的增长。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Herbert?Diess?表示?2019?年是大众汽车集团非常成功的一年,为全面变革奠定了重要基础。

3.?由于日本财年从?4?月开始,所以这里只有丰田集团三个季度的数据。也就是说,丰田集团?3?个季度的销量数据十分接近大众集团?4?个季度的销量数据,同时得益于丰田集团的精益管理,在销量不如大众集团的情况下,税后利润仍然高于大众集团?30?亿欧元。

4.?单车价格(单车价格=销售收入/交付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品牌溢价能力,奔驰的车单价最高,为?5.17?万欧元,丰田最低,为?1.80?万欧元。这和集团旗下的品牌车型相关,丰田旗下有众多走量(便宜)产品,所以车单价低很正常,但这并不影响它大把赚钱。

各大集团在中国市场上的成果

从图表能看出,中国市场对这四大集团的意义都非常重要。下面我们说说各大集团旗下的重点品牌在中国市场的表现:

大众集团:

2019?年,大众集团在中国交付了?423?万辆车,几乎是全球销量的四成,可见中国之于大众集团的意义。

奥迪是大众集团旗下最走量的高端品牌,常年盘踞国内?BBA?销量第一的位置,不过即使去年它用了以价换量的糟糕方式,还是丢失了这一宝座,2019?年全球销售收入为?557?亿欧元,同比下滑了?5.91%,因此奥迪成为大众集团?2019?年唯一利润下滑的品牌。

保时捷也是大众旗下的三大支柱之一,更是高利润品牌,2019?年保时捷在全球交付了?28.08?万辆新车,销售收入为?261?亿欧元,同比增长了?10.1%。保时捷在中国有多受欢迎?去年中国市场贡献了保时捷卡宴超三分之一的全球销量。

总之,大众集团对中国市场的挖掘已经很深,想要继续突破极限,奥迪品牌是关键。所以按照大众集团今年的规划,将加强奥迪品牌的战略地位。去年,大众集团从宝马挖来的?Markus?Duesmann?将担任奥迪新任?CEO,同时他也将接管大众汽车集团的软件方面相关研发工作。

戴姆勒集团:

2019?年,梅赛德斯-奔驰及?smart?品牌在中国交付约?70?万辆新车,同比增长?4%,占全球销量的?20%,其中奔驰品牌交付了?69.3?万辆。从数据来看,中国依旧是奔驰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只要持续保证销量,平息「排放门」,基于奔驰超高的品牌溢价能力,未来的利润仍然可观。

宝马集团:

2019?年,宝马集团在中国交付约?72?万辆新车,得益于去年诸多车型迭代和新车发布,中国销量同比增长?13.1%,占全球销量的?29%,至此中国已经连续?8?年成为宝马集团全球最大单一市场。

丰田集团:

2019?年,丰田集团在中国交付约?162?万辆新车,同比增加?9%,占全球销量的?15%,这是中国首次超越日本,成为丰田汽车全球第二大单一市场。

雷克萨斯是丰田集团旗下的高端品牌,去年在华销量首次突破?20?万辆,同比增长?24.9%。平均下来,每月销量突破?2?万辆,首次超越北美市场。去年?6?月,雷克萨斯在中国销量已经突破?100?万辆。

在创下新高的同时,雷克萨斯的销售模式非常健康,没有任何终端优惠,部分车型还要加价提车。在个别市场,相关车型经销商终端加价幅度在?1?万-2.5?万左右,如果选择不加价,则要等?1-3?个月才能提车。更夸张的是雷克萨斯?LX570?车型,2019?款巅峰特别版,指导价?141.7?万,当月提车最高加价到?20?万以上。

目前,丰田集团在中国的销量比例只有?15%,还有很多市场潜力可以挖掘,基于目前健康的销售状态,未来一定大有可为。

根据中汽协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汽车产销数量分别为?2572.1?万辆和?2576.9?万辆。产销量仍然是全球第一,但同比下降?7.5%和?8.2%,中国汽车产销量已经连续两年下滑。

同时,数据还显示自主、美系、韩系、法系市场份额减少,德系和日系的市场份额得到提升:德系车市场份额从?2018?年的?21.4%上涨至?24.2%,日系车市场份额从?18.8%提升至?21.3%。

今天聊的这四大集团都侧面佐证了这个数据。

各大集团去年投入的研发费用

创新是一家公司发展的原动力,OEM?每年都会投入销售总额的一定比例用于研发。从图表可以看出,2019?年各集团投入的研发比例在?5%-7%之间,丰田集团具体数据不明,但后面会说明其在研发上非常下本。

在汽车新四化的今天,OEM?的研发费用的大头在于汽车的电气化和智能化,下面我们先来说说这四大集团在电气化上的布局。

各大集团的电气化布局(具体产品/生产平台/工厂)

大众集团:

按照大众集团首席执行官?Herbert?Diess?的,五年之内,大众集团会从传统的汽车制造和销售商转变为一个数字化和电动化出行服务企业。

根据大众最新的「Planning?Round?68」,接下来五年内大众集团会投入?600?亿欧元在新四化领域,其中在纯电动汽车研发上投资近?330?亿欧元,在混合动力及数字化领域的投资为?270?亿欧元。

目前大众集团已经发布多款纯电车型以及混动车型。奥迪?e-tron?销量超?3?万辆,同时它在挪威和德国的市场份额超过了特斯拉;大众发布?ID.3,同时在美国建立了?400?个充电站;保时捷?Taycan?目前已经有?1.5?万个订单,同时未来?Macan?将只保留纯电版本,不再生产燃油版……

大众集团未来十年的发展是,今明两年将推出?15?款纯电动车型和?18?款混合动力车型;到?2029?年推出?75?款纯电动车和?60?款混合动力车,纯电动车累计销量达到?2600?万辆,混动车达到?600?万辆。

在中国的新能源产品布局上,大众集团将在?2025?年前推出?30?款在国内生产的新能源车,为此今年将与合作伙伴在中国市场投资超过?40?亿欧元。

在生产方面,大众集团推出?MEB?平台和?PPE?平台。MEB?平台是模块化的纯电开发平台,可以根据车型规格自由组合,未来大众集团的诸多中低端新能源车都由它生产,比如即将交付的大众?ID.3。PPE?平台则是奥迪与保时捷合作开发的豪华版纯电动平台,将在?2022?年用于生产保时捷、奥迪和宾利的高端电动车。

按照,到?2023?年底大众集团将在全球量产?100?万辆新能源汽车,2025?年达到?150?万辆。而更远的?2029?年,将有近?2000?万辆的电动汽车在大众电动车模块化平台?MEB?的基础上生产,近?600?万辆电动汽车则使用大众的?PPE?平台

在中国的生产方面,位于上海安亭的新能源工厂去年已经建成,这是大众汽车集团全球首个?MEB?平台车型所建的全新工厂,于今年?10?月投产。同时,位于广东佛山的工厂也正在为电气化做转型。

在电池方面,去年大众集团投资?9?亿欧元与?Northvolt?公司联合开展电池研发。按照,两者建设的合资工厂最早将在今年开始建设,并在?2024?年左右为大众集团生产电池。

戴姆勒集团:

EQ?是奔驰旗下的电动科技品牌,旗下的多款纯电动车型均出自其?MEA?电动车平台,如已经上市的有?EQC、smart?EQ?和?EQV。按,今年将推出一款紧凑型?SUV?EQA,2022?年推出?EQV、EQB、EQS?及?EQE?等产品。奔驰希望到?2020?年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汽车的份额提高三倍。

去年,戴姆勒新任?CEO?康林松发布了「雄心?2039」:到?2030?年,戴姆勒集团的目标是让电动汽车(包括全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销量占据集团总销量的一半以上?;到?2022?年,所有的欧洲工厂实现碳中和。

总之,核心就是尽快实现节能减排。

宝马集团:

宝马集团很早就开始推动电动化战略和产品线扩张,自?2015?年以来,其年研发投入已连续五年超过?50?亿欧元。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先生表示,到?2025?年,宝马在研发方面继续投资超过?300?亿欧元。

在产品方面,目前宝马在全球市场共提供?12?款新能源车型,从?2021?年起,宝马将有?50%的传统动力车型不再开发后续换代产品,转向推出更多电动车型。到?2021?年底,宝马集团将提供五款纯电动车型:BMW?i3、MINI?SE、BMW?iX3、BMW?iNEXT、BMW?i4。到?2023?年,宝马集团新能源产品线拓展至?25?款,其中一半为纯电动车型。

在销量方面,截至?2019?年底,宝马已累积销售?50?万辆电动车,其中在中国市场累计销售超过?5?万辆。

在生产方面,宝马今年公开表示,不会研发纯电动车专属平台。最主要的原因是成本高,不划算,打造一个效率高的电动平台很难,很贵,还要为之建新工厂,后期维护成本也很高,收回成本很慢。

比如大众研发的?MEB?模块化电动架构总共耗资?70?亿欧元,大众在中国安亭建立的?MEB?工厂耗资?170?亿元人民币。大众集团有足够大的销售量回本,如果换作宝马,回本周期会非常漫长。

不过,放弃纯电平台,不代表放弃研发新平台,明年即将面世的?BMW?iNEXT?将基于一个兼容性平台打造,它能兼容生产燃油车、插电式混合动力以及纯电动车。

丰田集团:

因为日本有限,崇尚环保,所以丰田集团很早就在燃料电池和混动系统上努力。一提到丰田集团的新能源战略,我们一定能想到它可靠的混动技术。19?问世的丰田普锐斯就是最早一批的混动汽车。

不过随着汽车不断电气化,丰田集团也不会止步。去年年中,它宣布今年将推出?10?款纯电动车,包括基于?TNGA?架构打造的?6?款全球车型,这代表着全球第一价值汽车品牌终于正式发布了电动车规划。

具体车型我们暂时不聊,丰田集团的?TNGA?架构倒是值得一说。

丰田?TNGA?是?Toyota?New?Global?Architecture?的缩写,和大众?MEB?平台不同的是,它的英文是?Architecture(架构),而不是?Platform(平台)。这是一种新型的汽车生产理念,囊括了汽车从研发到制造的全过程。

在产品定义环节,TNGA?架构将公司按照车型和产品分为七个内部公司,再将工程师/设计师等产品人员分配到各个内部公司去,让他们从之前分散独立的工作,变为各部门可沟通的工作。在这个架构下,公司各产品人员在研发之初就可以通力合作,达成共识,避免很多分歧和不必要的矛盾。也正因如此,概念车和量产车会差别不大。

在产品生产环节,TNGA?架构让品牌下各款车型的零部件高度共通,打破了平台化生产线的固有模式,让生产线实现了更多车型的共享。

目前,TNGA?架构包含有三大平台,TNGA-L(后驱中型车?&?中大型车),TNGA-K(前驱中型车?&?中大型车),TNGA-C(前驱小型车?&?紧凑型车)。

这一架构,是丰田集团精益生产的新产物,将是丰田集团下一阶段的输血机器。

各大集团的?智能化研发进程

大众集团:

去年年中,大众集团宣布成立汽车软件部门?Car.Software?,在组织架构上,Car.Software?归属于?Digital?Car?&?Service,它将为大众集团各品牌研发相应的软件和功能,主要包括:操作系统和互联、智能车身和座舱、自动驾驶、车辆和能量性能、服务平台和出行服务,以及统一的软件操作系统?VW.OS。

目前,首批约三千名数字领域专家已经到位,至?2025?年,这个数字将会增长到一万。

谈到自动驾驶,就要提到大众集团的科技担当「奥迪」。

早在?2017?年,奥迪就率先发布了搭载了?L3?级自动驾驶的?A8;随即在当年的法兰克福车展展出了?L4?级自动驾驶概念车?Elaine?和?L5?级自动驾驶概念车?Audi?Aicon;2018?年奥迪中国获得北京市和无锡市的?L4?级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牌照。

目前奥迪已经应用的?L2?级自动驾驶产品的传感器总数为?20?个,其中包括法雷奥的?SCALA?激光雷达。前挡风挡摄像头视觉部分使用的是?Mobileye?EyeQ3,中央计算单元则是?zFAS(由德尔福集成)。

奥迪未来的目标是,到?2023?年实现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的?L3?以及自动泊车。2025?年推出首款?L4?级自动驾驶车,这个项目目前的主要合作伙伴有法雷奥、Mobileye、大陆、博世和英伟达。

戴姆勒集团:

在智能网联方面,奔驰今年将推出搭载最新版?MBUX?多媒体系统的奔驰?S?级。在自动驾驶方面,奔驰目前的?L2?级驾驶方案共包含?23?个传感器,主要合作伙伴是博世。

今年?3?月奔驰表示,将推迟乘用车自动驾驶研发项目,着重发力电气化和卡车自动驾驶。不过这不代表公司将放弃在乘用车上研发自动驾驶技术,只是会有偏向。也许是因为奔驰今年的盈利状况,不得不收紧一些相关技术的发展。

宝马集团:

早在?2016?年,宝马就与英特尔、Mobileye?及德尔福组成自动驾驶联盟,共同开发自动驾驶系统。目前,宝马已经有很多车型都搭载了?L2?级驾驶功能。

按照,2021?年宝马将与?Mobileye?合作,在大陆、Aptiv、麦格纳和百度等帮助下达实现?L3,同时推出?L4/5?的测试车队,到?2020?年具备生产完全自动驾驶车辆的能力。

丰田集团:

谈到丰田集团的汽车智能化,与其说具体产品,不如说战略布局。

拿自动驾驶来说,2016?年?1?月,丰田在美国加州硅谷设立了一家新研发公司?Toyota?Research?Institute(TRI),丰田当时宣布之后五年内,将逐渐向?TRI?投资?10?亿美元,目前?TRI?已经成为丰田自动驾驶技术研发的核心公司。另外,2018?年丰田携电装投?28?亿美元成立自动驾驶高级研发公司?TRI-AD。

除了自研,投资和合作也是重要渠道。2018?年丰田向?Uber?投资?5?亿美元用于研究自动驾驶汽车技术,并把?Uber?的自驾技术引入丰田?Sienna?小型货车。2019?年丰田向滴滴投资?6?亿美元,双方将共同拓展智慧出行服务。同年丰田向国内自动驾驶公司?Pony.ai?投资?4?亿美元?,双方将共同探索自动驾驶落地。今年?3?月,丰田牵手国内自动驾驶公司?Momenta,它将为丰田提供基于摄像头视觉技术的高精地图及更新服务。

如果还是不能体会丰田在自动驾驶上有多热情,可以看这张图表,它表明?2019?年丰田集团的投入已经位列世界前五。

结语

虽然去年全都盈利,销量也基本持平,但这四大汽车集团仍然有火烧眉毛的紧急事要处理。比如戴姆勒集团由于排放门涉及的大额罚款和相关诉讼,外界对大众集团软件能力的质疑,丰田集团面临的机油乳化……?不过我们更看到了每个集团的长处,比如大众集团的多产品线矩阵,戴姆勒集团的高溢价能力,宝马集团的产品迭代速度,丰田集团的精益化管理。

这几家汽车集团都曾见过大风大浪,比如世界大战、金融危机,仅去年的车市疲软不算大事。不过这样仍然实现盈利,保持增长,还是很不容易。

最危难的可能还是今年,一边是受疫情影响相关工作无法展开,一边是新技术仍然不断烧钱。话说回来,如果今年这种情况还能继续盈利,那真可谓的百年大厂。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