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油价的涨跌跟什么因素有关?

2.三次石油危机均带动美国制造业呈现上涨态势对吗?

3.国家油价下调!油价能回到6元时代吗?

4.现货原油知识:原油价格影响因素有哪些

5.中国石油进口量与国际石油市场价格变化趋势分析

2008年油价走势图_2008年油价走势

影响油价涨跌的基本因素有:

1、世界经济对原油的依赖性

不可缺和难以替代,原油储量和产量的限制,使原油价格对影响供求两方面的因素十分敏感,且波动性较大。

2、供求关系

原油供求结构的失衡使原油的供求关系趋于紧张,从储量、生产、运输、炼油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都十分重要,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因素发生变化都会影响到原油价格的波动。

3、地缘政治

战争、恐怖袭击、石油工人罢工以及其他突发事件等不确定性因素严重影响甚至左右油价走势。

比如,2008年6月以色列威胁要攻打伊朗原油期货即期合约价格创出了139.12美元/桶的历史新高。而该合约期价当天10.75美元/桶的上涨量以及8%的涨幅更是创出了原油期货市场有史以来最大单日涨幅。

4、原油库存的增减

经济衰退时期原油库存的下降对油价支撑作用不大,原油库存的增加对油价则有较大的破坏作用;而在经济复苏和繁荣阶段,原油库存的增加对油价有平抑作用,但原油库存下降则会极大地支撑油价上涨。

5、产油国产量

经济衰退,原油需求减少,价格下跌时,产油国减产措施往往难以起到抑制油价下跌的作用,增产将加速油价下跌;而在经济复苏,原油需求增加,油价上升时,增产对平抑油价上涨作用有限,减产则会明显加剧价格上涨。

6、投机资金

原油市场的投机与市场预期往往加大了原油价格的波动,国际原油市场中投机因素对原油价格有着10%-20%的影响力。

7、美元

美元汇率的升值与贬值直接会影响到油价的波动。

油价的涨跌跟什么因素有关?

一、事件背景

2003年,东航开始通过场外市场与多家投行和外资银行签订一系列价格不同的结构性期权合约来进行航油的套期保值,在油价持续上涨之时,其收益可观。2007年,东航航油套保收益达到投资收益的62.23%。东航在2008年扩大了航油套保的规模。全年航油套保量占耗油量的35.9%。但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加剧,下半年国际油价的直线下跌使套保合约中潜在的风险不断暴露:自三季报透露其套保亏损2.71亿元之后,东航的亏损数额如雪球一般越滚越大——47亿、50亿,直2008年12月31日。亏损达到62亿元。

二、期油套保策略

东航2008年半年报披露,“公司在2008年6月30日签订的航油期权合约是以每桶62.35美元至150美元的价格购买航油约1135万桶。并以每桶72.35美元至200美元的价格出售航油约300万桶,此等合约将于2008年至2011年间到期。”东航与多家国际大投行签署了类似的合约,可能每月一份,而每月的期权行权价格都不尽相同。为了策略分析过程较为明晰.假设:1,东航只与高盛签订了期权合约;2,期权行权价格为年报披露的组合期权价格端值。

受高盛宣称油价将冲上200美元/桶的蛊惑,同时判断原油跌破62.35美元/桶是绝对的小概率事件,东航在油价140多美元/桶之时构造该策略堪称完美。但是油价在高位时,买入看涨期权付出的期权费远高于卖出看跌期权付出的期权费,对冲就需要卖出更多的看跌期权,三个期权组合最终形成了油价上涨盈利封顶、下跌却风险无限的盈亏走势。

三、东航亏损原因分析

这一系列合约要2011年才能全部到期,但就在合约签订后不久,油价便从147美元/桶的高位直线回落,一直跌至40多美元/桶的价位,达到了第一个合约执行的触发条件。由套保策略中的价格区间看到,当油价跌破62.35时东航出现亏损,油价下跌一美元就亏损1135万美元。

四、几点反思

1.场外交易难以控制风险

东航并没有从事境外衍生品交易的业务许可证,却通过场外市场进行了大规模的结构性期权交易。场外交易不通过交易所交易,也没有清算所清算,其最大特点在于合约的非标准化.极易导致损失成倍放大。投资银行作为资深金融玩家,固然比初涉衍生品市场的中国企业更具信息优势,东航进入场外市场私下对冲交易,对赌性质明显。特别是在油价下跌之时,东航本应及时对套保头寸减仓。但由于场外市场流动性差,试图通过合约对冲来止损也较为困难。

2.免费的午餐成本昂贵

东航只需要签订买入看涨期权就可以锁定航油成本:油价上涨将带来盈利:油价下跌之时可以选择不行权,至多只是损失期权费。但是,在油价上涨之时买入看涨期权的成本也较高,为此,东航同时卖出一个执行价格较低的看跌期权和卖出执行价格较高的看涨期权。用以弥补买入看涨期权的期权费。这看似“零成本”的套保,在油价跌破看跌期权的执行价时,将面临与价格下跌等比例的损失。只着眼于卖出期权带来的一次性的、有限的利益,东航将自身暴露在承担无限亏损的巨大风险中。

3.披着套保的外衣投机

东航年报中写到“本集团原油期权合约不符合套期会计的运用条件,其公允价值变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若东航的套期符合运用套期会计方法的条件.其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待预期销售交易实际发生时,再转出调整销售收入。实际上,在2008年12月31日。东航的期权合约只执行了一部分,表上显示巨额浮亏62亿元实为公允价值变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所致。东航巨额的亏损也和投机带来的会计处理有关。

4.期权展期圈套藏风险

套保策略还存在一个潜在风险——期权展期。即对手有决定是否将合约往下延展半年或一年的权利。若国际油价持续走低,那么对手必定选择执行展期的权利,东航的亏损将进一步扩大。东航既然是出于稳定和固化航油成本做套保,其效果评价标准就不应是期货头寸是否盈利,而应是否实现了规避风险的目的。总之,使用套期保值策略进行风险管理须牢记初衷,谨慎而为。

三次石油危机均带动美国制造业呈现上涨态势对吗?

理论上讲,影响油价的主要因素有七个方面:OPEC国家的石油产量、非OPEC国家队产量、生产成本、世界经济发展和世界石油消费水平、石油库存、节能、替代能源,但在实际操作中,影响油价的因素绝不止这七个,石油价格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各因素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

从历史来看,石油价格经历过多次变动,剧烈波动的原因包括三方面:经济形势变化引发全球需求变化,如金融危机或者中国经济腾飞;供应端变化比如以沙特为主的OPEC国家决定增产或者减产;以及政治危机造成的石油市场恐慌,如海湾战争、伊朗核危机等。

本轮国际石油熊市始于2014年中,当时布伦特原油价格在2014年的6月份115.19美元/桶,进入2016年1月,价格已经下跌到不足30美元。那么这次油价大跌主要是哪方面原因引起的呢?各种数据显示,当前的石油市场确实进入了一个供大于求的时期,供求失衡是油价下跌的关键因素。

扩展资料

美元加息火上浇油

美联储按照计划加息的举动推动美元走强,客观上导致油价继续下跌。一直以来,强势美元都被视为原油和其他许多大宗商品价格疲软背后的重要因素,因为这些商品都是以美元定价,美元升值会使得它们在使用其他货币的人面前显得更加昂贵。

此外,商品并不能创造任何收益,这就意味着,在利率上涨的环境当中,商品作为投资选择的吸引力也会大打折扣。

20世纪70年代,美国与世界上最大的产油国沙特阿拉伯达成一项“不可动摇”的协议,双方确定把美元作为石油的唯一定价货币,并得到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其他成员国的同意。

从此,美元的强弱始终影响着国际油价的走势。作为石油的定价货币,美元升值意味着石油更加便宜;美元贬值意味着石油越来越昂贵。

参考资料凤凰网-国际油价的涨和跌是什么因素导致 这里有完整答案

国家油价下调!油价能回到6元时代吗?

是的。

报告首先在回顾历史上四轮原油价格大幅上涨行情后总结道:全球油价主要由供给与需求决定,同时货币因素也会对油价产生直接影响,地缘政治和原油库存通过影响原油的供给需求间接对油价产生扰动。

第一次石油危机1973-1975:经济和政治因素都在这轮石油危机中扮演重要角色。经济层面来看,产油国与西方石油垄断公司的利益冲突是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

由于国际石油垄断公司对油价的控制,油价这段时间以前长期维持在1-3美元左右,产油国对资本主义旧的石油体系长期低价的不满与西方石油公司不肯让步,使得双方的矛盾日益尖锐。

政治层面来看,这次石油危机根本原因是阿拉伯国家主要想利用石油武器,要求美国等放弃对以色列的支持立场,迫使以色列退出占领的阿拉伯国家领土。

1973年10月6日,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10月14日美国公开向以色列空运武器、19日向以色列提供22亿美元的军事援助,此后阿拉伯国家开始实施一系列削减产量、石油禁运措施将石油危机推向高潮。

第二次石油危机1979-1980:在这一轮石油危机中,一方面是战争导致的被动供应减少的客观因素,1978 年底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导致供给的严重不足,油价从13美元/桶一路攀升到34美元/桶,1980年9月22日,“两伊战争爆发”,产油设施遭到破坏,市场每天有560万桶的缺口,国际油价一度攀升到41美元/桶。

另一方面,市场的心理预期也扮演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978年洛克菲勒基金会在报告中称“世界将逐渐经历石油的长期紧张,甚至是严重的不足”,使得市场对油价上涨的预期不断升温。石油公司开始囤油,个体消费者开始抢油,推动原油供给每天约减少300万桶,原油需求每天增加300万桶。心理预期的自我实现推升油价加剧上涨。

第三次石油危机1990-1992:同样因为战争,1990年,伊拉克对科威特发动海湾战争,两国石油设施遭到严重破坏,石油产量骤降。8月初,伊拉克占领科威特之后,受到国际经济制裁,石油供应中断。仅仅3个月的时间里,国际油价从14美元/桶急剧攀升至42美元/桶,石油危机爆发。随后美国经济在1990年第三季度陷入衰退,拖累全球经济增长。

不过相比于前两次石油危机,这次石油危机的影响并没有那么大。一方面是战争维持时间没那么长,主要作战时间在一个月左右,同时,世界其他国家的产油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另一方面,国际能源署(IEA)充分的紧急预案也发挥了关键作用。

供不应求推动油价高涨2003-2008:期间全球尤其亚洲经济迅速崛起,原油需求大幅上行,带动油价攀升。2004年开始,国际油价在需求的拉动下稳步提升,2007年之后进入快速提升阶段。2007年1月布伦特原油54.3美元/桶,到2008年7月油价达到133.87美元/桶,涨幅达到146.54%。

因此,从需求端来看,原油的需求长期主要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并且石油需求比GDP的变化提前反应;供给端来看,主要受石油储量开采成本等影响。

另外由于原油使用美元计价,使得油价与美元走势呈现较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当美元贬值时,使用其他货币购买石油变得更加便宜,刺激需求,推动油价的走高。相反,美元升值,对于其他投资者石油变得更贵了,抑制需求,油价走低。

石油危机影响市场的逻辑

1、宏观层面

1)油价的上涨首先带来工业生产领域成本的提高,对PPI上涨产生直接效应,而PPI上涨导致工业产品产销能力的下降。

在前述三次石油危机期间,美国工业总产值均出现下滑,其中,第一次石油危机期间下滑程度最大,工业总产值从1973年10月的1.46万亿美元降到1975年6月的1.31万亿美元,降幅达8%。第一次石油危机期间,各行业PPI波动幅度也最大。

具体到各行业成本提高程度,则会随着用油程度的不同有所差异。从历次石油危机来看,燃料相关产品及动力、化工及相关产品和金属及金属制品相关行业PPI同比涨幅最大,纸浆及纸制品、橡胶和塑料制品以及纺织品和服装行业PPI同比涨幅相对较小。

2)油价的上涨通过价格输入效应和收入转移效应传导使得CPI走高,进而抑制投资和消费。

一方面,由于原油在CPI中占有重要权重,国际油价走高,影响国内油价及相关石油化工产品成本增加,直接作用于一篮子商品。同时,油价通过PPI产业链向下传导,柴油、煤油、燃料油等工业制品成本增加,随后金属制品、塑料等价格也会因此上涨,交通运输、邮电等行业陆续上涨,从工业领域生产劳动成本到商品服务业领域消费价格最终都会上涨。从而引发投资、产出的下降。

另一方面,油价的上涨,使得OPEC等石油输出国获得大量的石油美元,货币资金流动性提高,直接导致通胀的产生。而对于石油进口国,油价上涨,使得真实货币余额减少,消费者会增加对其他产品的替代需求,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带来社会需求增加,引发通胀。

CPI与个人消费和投资均呈现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并且对个人消费的作用很快呈现。第一次石油危机期间1973年至1974年,美国CPI同比由6.2%上升至11.0%,美国个人消费支出不变价增速由4.95%降低到-0.84%,固定资产投资由13.39%降低到6.38%。第二次和第三次石油危机期间也表现出同样的趋势。从时间效果来看,CPI的上涨会立马对个人消费支出产生抑制作用,而对于投资的作用会有一些时滞。

2、产业价值链层面

在整个石油化工产业链中,上游的原油价格是主要的驱动因素。

根据工业生产流程,原油产业链一般包括:原油开采—炼油—化学工业—纺织、机械行业。原油价格随着产业链逐渐传导,同时从上游到下游随着行业集中度的降低,价格传导作用逐渐减弱。

全球原油市场是一个供给高度集中的市场。OPEC、美国、俄罗斯几乎决定了全球原油的供给价格。随着产业链向下移动,行业集中度逐渐减弱,炼油行业一般集中于大型企业,具有相对较高的垄断定价能力,能够有效的把油价向下传导,表现为原油与油气开采行业和燃料动力等价格走势较为一致。

产业链中下游相对分散,竞争激烈,议价能力较弱。石油化工产业链的中下游包括化学工业、纺织业以及机械行业等,随着产业链向下移动,行业集中度逐渐降低。表现为原油价格的变化只部分转化为化学工业价格,更为下游的机械工业等更多的受投资端和消费的影响,石油价格传导力度有限。

因此,从产业链传导来看,随着产业链下移行业集中度降低,价格传导作用减弱,行业影响减弱

现货原油知识:原油价格影响因素有哪些

在经历了今年国内油价“十涨一跌”之后,国际原油价格迎来了今年罕见的“5连跌”。布伦特原油从125美元/桶的最高点下降至111美元/桶,创下6月份以来油价新低,预计国内成品油价格在下一个调整窗口也会迎来年度的第二次下跌。可能许多人都在幻想着,这是一个开始,油价或许已经见顶,不久就会掉头向下,重返“6元时代”。

油价还能回到“6元时代”吗?

答案是中短期内适度回落是可能的,但大概率是不会回到6元的起点了。

先从国内看,要知道,这些年国内油价的调整规律就是国际原油涨价,国内成品油就涨价;国际原油降价,国内成品油就小幅降价或者不降价。

看看2008年的时候,国际原油价格最高去到147美元,那时候国内成品油价格才是每升6元左右。如今国际原油价格不过是冲到120美元一线,但国内成品油价格已经向10元/L冲刺了。

为什么?专家给出了权威的解释,不是现在的油价太贵,而是因为2008年那个时候我们国内的油价太低了,国内的“三桶油”都是亏损经营的,都要靠政府巨额补贴活着。所以才有了后来的成品油调价机制,慢慢让国内油价与国际接轨。即便如此,如今的“三桶油”虽然经营状况有改善,但仍然还是在亏损边缘的。

因此,借着这一轮油价上涨的势头,正好可以对国内偏低的油价做出调整。油价起起落落是正常的市场调整,可以回到“不太贵”的8元、7元时代,但不太可能回到“超便宜”的5元、6元时代。

从国际上来看,全球的通胀、美联储加息、俄乌战争等等因素都在助推着国际油价在高位运行,有下跌的可能,但没有回到原点的动力。

目前的国际原油市场,需求大于供给。俄乌战争爆发后,俄罗斯这个重要的石油生产输出国被强行逐出了国际大宗市场,导致国际油价走高。

美国虽然有着丰富的页岩油资源,一度依靠页岩油将国际原油价格上限降至每桶120美元。但美国国内目前通胀和加息压力高企,让页岩油生产商根本没有动力去进行扩产,不扩产就稳不住原油价格。

中东的兄弟们手握着原油储备静观其变,欧佩克在石油减产计划上还没松口,就等着跟太平洋对岸谈条件。

这样的国内国际形势条件下,想要国内油价回到6元时代,除非出现重大变故导致全球石油需求迅速大幅缩减,就像2020年疫情首次爆发时一样,进而国际原油价格重挫,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但别忘了,我们国内油价调整还有一个保护机制。当国际油价低于30美元时,国内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就会触发下跌保护,也就是说原油价格即使继续下跌,国内汽油价格也不再下跌。因此,油价回到6元时代是完全不可能的!

中国石油进口量与国际石油市场价格变化趋势分析

影响原油价格的因素:

1、供求关系

2、宏观经济(政策法规,通货膨胀,货币汇价:主要是美元,利率等)

3、国际政治因素(地区争端,战争)

4、相关市场的联动性(黄金,外汇(主要是美元),股票)

5、投机活动和国际游资 ,

6、心理因素(交易者对市场的信心程度)

通常认为都是以上因素 还有一种观点 是老师傅说的 相当精辟 ;真正影响国际原油价格的东西记住只有一个:资金。 资金是否进入了原油市场或者资金是否从原油市场抽离。资金可以分类为:供求的资金、炒作资金、避险资金。 1、供求资金,就是需求,市场上的正常需求。2、 炒作资金,一旦价格超过了供求关系,偏离了正常价值。或者一个超常波动的出现都是供求资金的进出造成的。

石油和天然气市场是一个最典型的全球化市场。虽然V.I.Vysotskii和A.N.Dmitrievskii乐观地估计,目前全球可开采油气资源为5547×108t石油和634.3×1012m3天然气[42]。但是,因为油气资源的稀缺性、资源禀赋的不均衡性,以及卖方市场的特殊性,致使石油和天然气产品被国家垄断,其销售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因此使得世界油气市场的价格受控于这些国家或其组织。那么,价格变化规律也不例外。而油气价格的波动将会给石油进口的成本管理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导致经济风险增加。

另外,石油价格与国家经济发展密不可分。据IMF公布的数据显示,原油价格每上升10%,全球的GDP会减少0.10%~0.15%[47]。2005年原油国际价格较2004年上涨42.1%,世界经济因此减缓了0.8%[48]。因此,说明油价的波动将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发展,以及战略油气储备的价值。另一个值得重点关注的是世界石油市场的价格变化趋势,这将关系到中国石油进口的经济安全性。

1.国际石油市场价格变化分析

近30年来,世界油气市场的价格变化波动很大且总体呈上升趋势。从1980年以来,国际石油市场的交易价格总体呈现不断上升趋势的同时,还具有明显的其他特征。

一是不同地方的石油交易价格差别较大的同时又具有地域代表性。就BP公司2010年的世界能源报告中公布的数据来看,4个具有代表性的世界石油交易价格,即迪拜(Dubai)、布伦特(Brendt)、福卡斯(Nigerian Forcados)和西德克萨斯(West Texas Intermdiate,W T I)。它们分别代表着中东、欧洲、非洲和美洲地区的石油交易价格。基本呈现前者的石油交易价格最低,西德克萨斯价位较高的规律。但是,2005年以后福卡斯取代了高油价地位,2011年和2012年西德克萨斯取代了低价位地位(图6-3)。这与该地区的石油需求状况和油质水平挂钩,2007年后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世界各地石油交易价格差从7.09美元/桶(2008年)降到1.96美元/桶(2009年)。同时,也应该看到美国的页岩气的开发利用,这个石油资源替代品对其价格的影响非常明显。

图6-3 1980-2010年世界石油交易价格变化趋势图(数据来源: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13)

二是不同地域的石油交易价格差在不断地加大,同时显示价格差与价格水平有一定关系。1980年到1989年间平均价格差为2.10美元/桶、1990年到1999年为3.09美元/桶,而到了2000年至2009年间就上升为4.91美元/桶。利用1980年至2011年间迪拜(Dubai)、布伦特(Brendt)、福卡斯(Nigerian Forcados)和西德克萨斯(WTI)的石油交易价格数据,可以计算出每一年的石油交易价格极差值(图6-4),其也显示世界石油价格地区差别不断加大的趋势,尤其是21世纪以来更加明显。

图6-4 1980-2010年间世界石油交易价格极差变化趋势图

三是世界石油价格在2008年达到有史以来创纪录的油价147美元/桶。虽然2007年以后至今欧洲和美国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发展呈现负增长,能源消费随之下降,但是经济发展受人关注地从西方转向了东方,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发展不容置疑在该时期对整个世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由此也带来了对石油需求量的提高,石油使用量的增长也就从西方转向亚洲,世界对石油的总需求量增长还是基本没变,致使石油价格在该时期下降程度超出估计。

里卡多战略咨询公司在2011年公布的一项研究报告中指出,影响世界市场油价的主要因素分为供给因素、需求因素等。包括OPEC的产能、配产政策,以及石油公司在石油期货市场上的投机行为等[49]。

2.中国石油进口量与国际油价变化关系分析

世界石油交易价格的大起大落对中国产生影响的最直接途径就是中国进口石油资源量(表6-6)。

表6-6 中国石油进口量与油价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中国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年报1990—2008,中国海关统计年鉴2008-2013,中石油网,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13。

中国的石油生产与消费需求的关系从1993年开始出现不平衡以来,就不得不依靠石油的进口来弥补其差额。因此从1994年至2012年间,表6-6数据就显示随着中国年需求量的迅速提高则从国外进口石油的量逐年攀升。1996年比1994年增加了近7倍,而2004年比1994年增长了60多倍。从2000年以来,中国年进口量比20世纪90年代增长速度加快,尤其是2008年以后(图6-5)。2000年5.1294×108桶到2007年的11.9109×108桶,8年时间增长了1.32倍(表6-6)。中国石油进口量变化有3个较为明显的增长台阶,2000年、2004年和2008年(图6-5)。中国有如此强劲的石油进口需求,那么国际油价与其关系非常值得研究。

图6-5 中国石油进口量与国际石油价格变化趋势图(数据来源: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13)

世界石油交易价格相对较高地区代表为西德克萨斯和布伦特价格。以此为代表,与中国石油进口量的变化规律总体趋势比较。由此(图6-4)显示,总体趋势是世界石油价格不断上升,中国的石油进口量不断提高。但是2000年至2002年,随着布伦特石油价格降低,中国石油进口量却有所减少;2009年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石油价格下跌,中国的石油进口量却一直快速增加。这可能与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基础设施建设陆续完工进入注油期有关。中国石油进口量变化趋势和世界油价相对较低的地区代表价格迪拜和福卡斯的变化规律与前基本相同。

从中国石油进口价格与国际石油市场价格走势比较来看,2000年至2003年间,中国进口石油的平均价格基本与国际油价的最高值持平,以后该问题有所缓和(表6-7,图6-6)。但是这个平均价格是由不同品质的原油进口金额平均而得,若低质低价的原油进口的多,那么平均价格就会下来。所以这还不能说明中国原油的进口完全抓住了国际原油市场最低价格机会了,只是已有这种倾向。

表6-7 中国石油进口平均价格与油价变化趋势 单位:美元/桶

续表

数据来源:中国国土资源年鉴2001-2009;中国海关统计年鉴2009-2013;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13。

注:平均进价由进口量与金额计算而得。

图6-6 中国进口原油平均价格与国际油价比较(数据来源:中国国土资源年鉴2001-2009,中国海关统计年鉴2009-2013,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13)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中国石油进口量增加时国际油价就上升,当然这本身也符合市场经济规律。这个现象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是,只要中国石油进口需求加大,国际市场就会提价;另一个方面也可以认为中国的石油需求对国际油价已经有了影响的力量。前者对于中国发展经济,在国际石油市场上的地位等都为威胁因素,后者则说明已有了影响市场的机会。所以应该想办法采取措施,抓住该机会,以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国际名声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