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石油价格的历史与分析?

2.尼日利亚

3.油价出线"50分高考" "三大"推手功不可没

4.油价持续暴跌哪些国家最受伤

5.汽油多少钱一升

尼日利亚油价最新报价_尼日利亚油

1. 原油 5月份,美元疲软、尼日利亚供应问题和伊朗核争端令油价进一步攀升。21日,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7月份WTI轻质原油期货结算价达到创纪录的每桶133.17美元。5月份,WTI、英国布伦特原油以及亚洲迪拜原油的现货平均价格,分别为125.38、122.72和119.50美元/桶,较4月份分别大幅上升12.75、13.75和16.09美元/桶。 进入5月,油价大涨近4美元/桶,主要原因是美国较预期为佳的就业数据缓和了市场对美国经济的忧虑;土耳其战机对伊拉克北部库尔德叛军发动空袭的消息,造成了市场对伊北部出口输油管线可能受殃及的担忧。随后,尼日利亚产油设施再度遭到反叛分子袭击,壳牌公司证实博尼轻质原油码头输送管线遭破坏;法国马赛港口工人计划于5月9日进行为期一天罢工的消息也支撑了油价上涨。与此同时,面对西方国家的要求,伊朗继续拒绝暂停核计划,这也对油价上涨形成了支撑。其间,高盛还发表了未来6个月至2年内油价可能上涨至每桶150~200美元的言论,使原油价格连续5日创纪录新高。9日,NYMEX 6月份WTI原油期货价格达到每桶125.96美元。 中旬,原油价格在高位震荡。一方面市场担心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中国的石油需求增长;另一方面全球取暖油价格上涨以及市场对伊朗可能减产的推测,促使油价居高不下。19日以后,欧佩克暗示今年夏季不会做出增产决定,加上美国石油库存下滑,受此影响,原油价格连续上冲。21日,NYMEX 7月份WTI轻质原油期货结算价每桶上涨4.19美元,达到创纪录的每桶133.17美元。这是原油期货价格自3月26日以来以美元计价的最大单日涨幅。随后,市场在连续4个交易日创新高后获利回吐,油价回落。 月底,国际原油价格起起落落,波动较大。一方面是受到尼日利亚管线被袭消息的影响,价格上扬;另一方面是因为美国原油和油品需求减少令市场担忧,价格大幅下挫。30日,NYMEX近月价格回落至127.35美元/桶。 2. 成品油 5月份欧美取暖油和汽油价格屡创新高。取暖油价格的走强,证明全球汽油/柴油供应趋紧,也成为推动原油走高的主要因素之一。5月下旬,全美常规自助式汽油均价达到创纪录的每加仑3.94美元,较上年同期上涨0.73美元。随着汽油价格攀升,美国汽油需求出现疲软的迹象。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的报告显示,今年以来,美国消费者的汽油需求较上年同期下降了1.7%,至今尚未出现汽油需求的季节性增长。此外,随着海外市场对馏分油的需求有所减弱,月底,美国馏分油需求也有所下降。 5月份新加坡油品价格连续创下纪录新高。因需求强劲且流入亚洲市场的欧洲套利船货有限,石脑油价格上涨。馏分油价格上升。燃料油价格继续突破纪录高点,贸易商将其归因于美国取暖油价格较高、中东和欧洲的燃料油需求旺盛以及原油期货可能上涨等。 预测 1. 原油 受发展中国家需求强劲增加、供应增长缓慢以及一些重要生产国动荡局面的影响,NYMEX原油期货自年初首度突破100美元/桶以来已经攀升了近40%,自5月以来上涨了18%。目前原油和成品油价格已经涨到让许多分析师瞠目结舌的价位。即使市场预期美联储降息可能中止,美元会有所反弹,油价也仅仅短暂回调,之后迅速站稳并突破130美元/桶的历史关口,并首次收在133美元/桶上方。在原油供应忧虑的大背景下,国际油价节节攀升,创新高几乎成为常态。这也使要求欧佩克增产的呼声日益高涨。虽然欧佩克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声明,近期油价飞涨是由于股市低迷和美元贬值导致的,并不存在原油供应不足的情况。不过欧佩克也表示,如果市场表明需要采取进一步措施的话,该组织随时准备增产。 美国石油需求减少,反映了创纪录高位的油品价格以及美国经济疲软导致石油消费缩减。 地缘政治因素继续推高油价。自2006年以来,非洲第一产油大国尼日利亚石油主产区尼日尔河三角洲地区针对石油设施的袭击和事件频发,迄今有超过200名外国人在当地被。目前,动荡的局势使尼日利亚的原油日产量仅为200万桶左右,比高峰期260万桶的日产量减少了约1/4。另外,面对西方国家的要求,伊朗继续拒绝暂停核计划,这也对油价形成了支撑。 投机基金在市场上仍然交易频繁。投机基金已经源源不断地涌入包括原油在内的商品市场,并将其作为对冲通货膨胀的一个工具。在美国国会议员要求打击投机商的压力下,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表示将加强市场监管。 随着美国进入自驾游旺季,汽油用油高峰来临,对于汽油供应的担忧,将有可能使国际油价再创新高。从目前来看,地缘政治因素、投机活动以及美元汇率仍将在未来数月甚至可能数年内继续影响油价。 EIA发布的《短期能源市场展望》预计,今年WTI现货均价在每桶109.53美元,较2007年增长51%,较之前预计的全年均价每桶100.61美元高9%。EIA还预计,今年二季度WTI现货原油均价在每桶112.19美元,第三和第四季度甚至会升至每桶114美元。 高盛公司5月份也发表报告称,供应短缺将令油价在两年之内涨至每桶150~200美元。或许在未来某一天,当亚洲经济发展也开始减缓时,油价才会下跌。高盛还上调了对近几年油价均价的预测:其预测的2008年的均价从每桶96美元上调至108美元,2009年从每桶105美元上调至110美元,2010年到2011年从每桶110美元上调为120美元。 2008年5月底,路透社在对多家咨询机构调查中再度上调油价预估值,主要是考虑到石油市场长期供应可能有限,且新兴市场需求旺盛。接受路透社调查的金融分析机构普遍预期,2008年二季度和三季度WTI价格分别为113.04美元/桶和112.82美元/桶,布伦特价格分别为111.82美元/桶和112.32美元/桶。预计2008年WTI价格为107.13美元/桶,比上个月调查的预测价格高10.27美元/桶。布伦特原油价格为每桶106.12美元,比上次调查的估值高10.72美元/桶。 自今年年初以来,油价已累计上涨40%,5月下旬WTI期货盘中一度涨至超过135美元/桶。油价大幅上升势头超出分析机构预计,也迫使这些机构不断上调油价预测值。分析机构纷纷表示,目前预测油价变得越来越困难。从5月份开始,WTI和布伦特期货原油转至正价差,意味着近月原油比远月原油要便宜,鼓励交易商增加库存。远期合约价格上涨可能与生产商回补空头头寸有关。远期合约走高所透露出的信息是,人们预期原油价格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保持高水平。 5月份主要研究机构的供需报告摘要如下。 EIA发布《短期能源市场展望》认为,尽管美国原油需求会有所放缓,但全球需求增加、正常季节性库存水平、非欧佩克产油国供应增长缓慢以及剩余产能较少等因素均对油价构成强劲支撑。不过该机构认为,油价创新高和美国经济增长放缓对原油需求产生的影响将比此前预估的更大。这份报告预计,与一年前相比,美国今年原油需求将下降19万桶/日,至2051万桶/日,降幅为0.9%,这也将是自1991年以来的最大年度降幅。而该机构上月预计美国今年原油需求仅会下降9万桶/日。报告预计,美国今年原油需求可能会降至200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国际能源机构(IEA)5月份的月报认为,由于油价高涨,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美国以及其他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放缓,世界石油需求2008年的增幅预计将小于预期。今年全球石油日需求增幅预计为103万桶,较之前预估少23万桶。不过,2008年来自新兴市场国家的需求增幅仍维持于3.7%,即每日增长140万桶,由中国以及中东地区领涨。IEA表示,石油需求增长疲软,将使得对于欧佩克组织原油需求量的预估降至每日3130万~3160万桶。 欧佩克在其公布的最新市场报告中预测,今年全球原油预测需求量将比上月的预测略有降低。报告估计,2008年全球原油预测总需求量为平均每日8695万桶。这一数字比欧佩克4月所公布的预测需求量减少了2万桶。欧佩克估计,今年美国的原油需求量不变,而其他工业国家的原油需求会略有降低。但一些非经合组织成员国的新兴工业国家的原油需求会继续迅速增长。欧佩克在其报告中称,预计所有预期需求增幅都来自诸如中国、印度、中东国家和拉丁美洲等非OECD国家。 2. 成品油 中国四川省发生地震后,相关的空中运输繁忙,预计中国将增加对航空煤油的采购量。

对石油价格的历史与分析?

本文导读:

1、解析原油沥青为何下跌的原因

2、原油沥青后期还会继续下跌吗?后期走势分析

3、原油沥青技术面分析及日内交易计划

4、原油沥青暴跌之后,多单被套怎么办?

梁孟梵:解析原油沥青为何下跌的原因

1、美国活跃原油钻井数量连续第二周增加,令市场担心原油产量将会提高,原油期货价格周五收跌。纽约商品交易所7月交割的WTI美原油期货价格周五下跌1.49美元,或3%,收于49.07美元/桶,全周上涨0.9%。伦敦洲际交易所布伦特原油周五下跌1.41美元,或2.71%,收于50.54美元/桶。

2、欧美股市普跌也增加了布油和美国WTI原油的下行压力。不过,尼日利亚供应中断事件持续发酵限制了油价下行空间。

3、亚洲380-cst高硫燃料油价差周四(6月9日)跌至七个月低点,此前官方数据显示,尽管新加坡燃料油库存降至四周低点,但整体的供给仍然充足,抵消了尼日利亚供应中断的影响。

梁孟梵总结:上周初原油产量受影响提振油价大幅上涨,,但是在刚刚触及到月线年线位置就快速回落,有美股大跌的原因,有美国活跃原油钻井数量连续第二周增加,令市场担心原油产量将会提高的原因,亦有多头在周末获利回吐的原因;但是不管是什么原因,孟梵认为只要你有点市场的嗅觉,就肯定会在周五的时候干一票空,无论是技术还是市场心理,上帝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在快速上涨的时候,在击溃做空的心理的时候,就是回调的时候,多单被套的可以抓住这个机会

梁孟梵:原油沥青后期还会继续下跌吗?后期走势分析

周四美元反弹令油价受到打压;周五美元指数一度刷新四日高点至94.25。澳新银行(ANZ)周五指出,油价从近12个月高点回档,因美元扭转近期走势。然而整体需求、特别是炼厂需求强劲,加上供应中断,使得油价免于加速扩大下跌,ANZ补充道,尽管上日小幅下跌,油价前景仍属乐观,这应该会维系近期的上涨趋势。油价在2016年初触及10年低点之后,如今已经上涨近一倍,因需求强劲且多起供应中断事件盖过供应过剩的问题。并且市场正在恢复平衡。需求方面,全球炼厂活动料将创下历史新高,而世界各地原油供应出现中断事件,使市况趋于吃紧。

本周初原油产量受影响提振油价大幅上涨,尤其是尼日利亚油田遭武装分子破坏影响了原油生产。WTI油价突破50美元/桶关口,不过孟梵分析认为50美元附近存在强大的阻力,且美元保持稳定。本周开始投资者又会将注意力集中到基本面上,由于全球经济仍然疲软,后市大体上孟梵分析预计油价将会跌回40美元/桶左右;这仅仅是消息面的刺激梁孟梵个人预测,不足以做实际参考,孟梵希望大家在操作的时候行情走势分析及消息面相结合

梁孟梵:原油沥青技术面分析及日内交易计划

原油技术面:原油上周冲高回落收低。周初三阳慢涨逼空。每天一个高点。但幅度离得比较近。同时经过长时间的释放之后多头表现有所衰竭。周内冲击51.65高点后承压回落,三阳上升。两阴回吐将周内上升空间全部吐回。最终周图收盘一根上吊线。

孟梵认为周图回吐速度较快,造成短期内直接形态上转势。周图有望阶段调整。日图双阴回撤失守10日线。跌破多头生命线。并且是快速失守。打破前期的慢涨格局。同时本周将带动短线指标拐头向下。布林道收口之后跌破中轨。短线偏空整理。今日孟梵建议先看回落下轨47.42寻求支撑。

6.13原油(大连油)交易计划:

1、空单:上涨3620-3630区间短空,止损35个点,目标3580-3560

2、多单:回调3540-3520区间多单进场,止损35个点,目标3580-3600

(孟梵温馨提示:以上建议仅供参考,不同平台之间存在点差;此策略不具备及时性,建议采用挂单交易策略。更多策略请加入梁孟梵本人实战部即可获取)

梁孟梵:原油沥青暴跌之后,多单被套怎么办?

不管什么行情,总是有人套单,无论是震荡行情还是单边行情,既然套单了,孟梵提醒首先不要慌,在第一时间有没有顺势做单?套单解套其实没那么复杂,套单了不要死扛又不顺应趋势进场,设止损!否则这是致命的!让自己套单就是不给自己留后路!损了再来下一单的操作,吃一堑长一智,机会随时在,小损一单来避免被深套,这才是理智者之为.下面梁孟梵老师说说沥青多单解套方案:

原油沥青多单解套:

1、多单被套::轻套者等涨到49.7附近出局,激进等待50.3上方压力的情况

2、锁单:轻套者49附近出多留空,长线锁单等待50支撑的情况

梁孟梵总结:我们做单的原则是永远不要套单,为什么呢?因为套单了就很被动,一方面是心理上有压力,不敢进行下一单的操作;另一方面是仓位占用后影响进一步的回本操作.被套后要做的是什么?首先是判断行情强弱,若不能获利出来,那就果断止损;同时要冷静地判断出接下来行情的走势;孟梵提醒最重要的一点是,止损后不要畏首畏尾,错过良好的回本获利机会!

尼日利亚

石油价格的特征与其他商品的价格非常相似,在供应短缺和过剩时,都会发生波动。石油价格循环可能延续几年,它可能会因欧佩克与非欧佩克成员的石油供应与全球实际需求而发生改变。在整个20世纪的绝大部分时间里,美国石油工业通过规范化生产或价格控制,使得本国的石油价格始终处在严格的掌控之中。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按照2007年通货膨胀的美元价值,美国的井口油价平均为每桶24.98美元。在缺乏价格控制的状态下,美国的石油价格紧随世界油价,达到了27.00美元/桶。同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时间段内,综合美国产石油与全球的原油价格,美国的石油价格为19.04美元/桶。这意味着在1947—2007年期间,只有大约一半的时间段内石油价格超过了19.04美元/桶。在2000年3月28日之前,欧佩克一直把石油价格调整在22~28美元/桶的区间,石油价格只是在中东战争或冲突时才超过24.00美元/桶。2005年,欧佩克由于限制了自己的剩余生产能力而无力继续操控自己的石油价格,也无力控制全球的油价波动,它再也无法回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将全球石油供给和油价玩弄于股掌之中的态势了。对更长历史时期的观察结果更为相似,自1869年以来,按照2006年的美元价值,美国的石油价格在这段历史时期内的平均价格为21.05美元/桶,而同期世界石油价格为21.66美元/桶。在这个时间段内,约50%的时间里美国和全球的石油价格都低于16.71美元/桶。如果将这漫长的历史观察作为一种指征,则石油工业的上游部分应该建立起自己的商业系统,以供获利,这漫长历史中的数据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数据表明:正常的石油价格远低于当今的价格。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到石油禁运发生之前。从1948年到20世纪60年代末期,石油价格在2.50~3.00美元/桶之间波动,油价从1948年的2.50美元/桶涨到了1957年的3.00美元/桶。若以2006年的美元价值来看,就会得出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1948—1957年,石油价格波动的范围为17~18美元/桶。显然,20%的油价是由通货膨胀而增加的。1958—1970年,石油价格稳定在每桶3.00美元的水准。但实际上,原油的价格从17美元/桶下降到了14美元/桶。在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因素时,对于国际石油生产者来说,1971年和1972年因为美元的疲软而把原油价格的下降夸大了。

欧佩克于1960年由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等5个发起国组织成立。在成立大会上,两个与会代表研究了美国得克萨斯州铁路委员会采用的限制生产来影响价格的方法。1971年底,另有6个国家加入了欧佩克:卡塔尔、印度尼西亚、利比亚、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尔及利亚和尼日利亚。欧佩克自成立以后,所有的成员都经历了原油购买力持续下降的时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些石油出口国发现它们的石油需求量增加了,但是每桶原油的购买力却下降了40%。1971年3月,供需持平了。当月,得克萨斯州铁路委员会第一次按100%的比例进行了分配,这意味着得克萨斯州的生产者不再限制自己的石油生产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这意味着对石油价格的控制力已从美国(得克萨斯州、俄克拉荷马州和路易斯安那州)转移到了欧佩克手中。换句话说,美国已不再拥有剩余生产能力,所以就丧失了对石油价格控制的工具。在欧佩克成立的短短两年间,就出乎意料地遇到了战争,它窥见了自己影响石油价格的能力。

中东供油中断1973年石油危机的原因:欧佩克主要阿拉伯石油生产国为回应西方国家支持以色列所实行的石油出口禁令。(赎罪日战争——阿拉伯世界实施石油禁运)。1972年,每桶原油的价格为3美元左右。至1974年底,油价就翻了4倍,达到每桶12美元。1973年10月5日,以色列遭到埃及和叙利亚的进攻,赎罪日战争赎罪日战争,又称斋月战争,即众所周知的在1973年10月6日爆发的阿拉伯与以色列之间的战争(第四次中东战争),同年10月26日战争结束,是埃及和叙利亚率领着几个阿拉伯国家结盟与以色列的战争,是埃及和叙利亚在以色列人的假日——赎罪日开打的。埃及人和叙利亚人跨过了设在戈兰高地和西奈半岛的临时停火线,那里曾被以色列人在1967年的“六日战争”中占领。爆发。美国和许多西方国家表态支持以色列。这种支持的后果就是导致多个阿拉伯石油出口国实施了针对支持以色列的石油禁运。当时阿拉伯国家把自己每天的石油产量削减了500万桶,与此同时,其他地区的产油国的石油产量增加了100万桶/日。1974年3月间,全球石油产量净减少了400万桶/日,占到了西方世界石油需求量的7.0%。在阿拉伯世界实施石油禁运时,世人还在怀疑掌控石油价格的能力是否能从美国人手中转移到欧佩克手上。当石油价格在6个月内飙升40%时,价格对供给短缺的敏感性就更加突显。从1974年到1978年,全球石油价格相对平稳,在每桶12.21~13.55美元之间波动。在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时,那一时段的全球油价应该处于一个适度下降的时期。

全球性事件与石油价格资料来源:《WEG》《纽约时报》、彭博通讯社,2008。

伊朗与伊拉克危机伊朗—伊拉克战争,伊朗又称惩罚战争和圣战,是伊朗和伊拉克军队在1980年9月到1988年8月间进行的战争。这场战争于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入侵伊朗而打响,随后在漫长的近10年中,什叶派起义不断。虽然伊拉克希望在伊朗革命的混乱之际从中获利,在没有任何事先警告的情况下突然开战,并期望在几个月内结束战斗,但伊朗人奋起抵抗,到1982年6月终于收复了全部失地。。伊朗与伊拉克事件是导致1979年和1980年石油价格波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伊朗人的革命导致了1978年11月到1979年6月间每天的原油产量减少了200万?250万桶。当时的石油生产曾一度停止,伊朗革命几乎造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历史最高的石油价格。然而,这场革命对油价的影响有限,时间也相对较短,并不是连续事件。在这场革命后很短的时间里,石油产量恢复到每天400万桶。伊朗在这场革命中被削弱了,并在1980年9月遭到了伊拉克军队的入侵。1980年11月,伊朗与伊拉克两国的石油产量加起来也仅为每天100万桶,比战前产量每天减少了650万桶。

结果,全球的石油1980年比1979年减产10%。伊朗革命和伊朗—伊拉克战争(两伊战争)这两重因素使得石油价格从1978年的每桶14美元暴涨到1981年的每桶35美元。26年后,伊朗的石油产量仅达到伊朗前国王巴列维(Reza Pahlavi)统治时期石油产量的三分之二。伊朗的石油产量维持在每天150万桶,低于两伊战争爆发之前的峰值。

美国石油价格的政策控制。1973—1981年间,石油价格的迅速增加并不算太高,没有受到在石油禁运后期1973年的石油危机始于该年10月17日,当时的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OAPEC,由欧佩克的阿拉伯成员、埃及和叙利亚构成)成员宣布,鉴于赎罪日战争的爆发,它们将不再向那些支持与埃及、叙利亚和伊拉克作战的以色列的国家输送石油,这些国家是美国和其西欧的盟国以及日本。与此同时,在同年10月初与石油大亨“七姊妹”的谈判破裂后,欧佩克成员同意利用它们的全球石油价格调节机制杠杆作用以求抬升全球油价。由于工业化对石油的依赖性和欧佩克在全球石油供给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使得那些遭受石油禁运的国家的经济发生了猛烈的通货膨胀,同时,也抑制了经济的发展。被禁运的国家对此反应迥异,绝大多数国家坚持寻求它们未来的石油进口源地。美国政策的影响。美国政府利用征收价格税来控制国内石油产量,以求尽量缓解1973—1974年石油涨价的冲击。这种价格控制的明显结果是美国的石油消费者为进口原油的付费比为国产原油的多出了50%。美国本土的石油生产者的收入也要低于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因此,美国国内的石油工业就开始为消费者提供补贴。这项政策达到目的了吗?简而言之,1973—1974年的石油价格上涨所造成的经济衰退并不太明显,因为美国的消费者所面临的油价要低于世界其他国家消费者所承受的价格。然而,这也会产生其他一些影响。在没有价格控制的情况下,美国石油勘探与开发的力度肯定会加大。消费者所面对的油价越高,就越会导致消费量下降:汽车行驶每千米的费用增加,民用和商用建筑物内应该安装比自己初建时更好的设施并提高自己的工作能效。这样一来,1979—1980年间,美国对石油进口依赖度大大降低,而且在伊朗与伊拉克的供给中断时的油价大涨中所受的冲击也较小。

欧佩克控制石油价格的失败。欧佩克对控制石油价格的作用不大,其基本的需求之一就是加强给各成员生产配额,这就像一个过时的玩笑一样。欧佩克与美国得克萨斯州铁路委员会之间的区别是什么?欧佩克没有一个像得克萨斯州铁路委员会那样的管理人员。它所拥有的唯一强制性机制就是沙特阿拉伯的剩余生产能力。沙特阿拉伯拥有足够的剩余生产能力,在需要时能够有效地增加产量,以补偿低油价对自己收入的冲击。它能够通过扬言增加足够的石油产量冲击油价的手段来强化自己的行为准则。实际上,除非欧佩克的目标与沙特阿拉伯的一致,欧佩克的强制执行机制并不包括这些内容。在1979—1980年石油价格快速飙升期间资料来源:《WER》,2008。,沙特阿拉伯石油工业部部长Ahmed Yamani迅速向其他欧佩克成员发出警告:高油价将会导致需求量减少。但他的警告如同对牛弹琴。

石油价格的波动在许多石油消费国中引发了一系列反应:在新建房屋内安装更好的保温设施,在许多陈旧的房屋内增加新的隔热设施,提高工业的能源效率,提高汽车的燃料使用效率。这些措施的落实,加上全球经济衰退,导致石油需求量下降并促使油价下跌。对欧佩克来说,不幸的是这种经济衰退仅仅是暂时性的。没有人会匆匆忙忙地把家里的保温设备拆除或更换能源效率较高的设备——大批这种针对油价上涨而采取的措施会延续10年甚至更久,而且即使在油价下降、石油消费量增加时也不会再改变了资料来源:《WER》《FIR》《WSR》,2006。。

高油价也促使欧佩克之外的石油勘探与开发工作量的增加。从1980年到1986年,非欧佩克地区与国家的石油产量每天增加了1000万桶。欧佩克面对的形势是:需求量下降,而非欧佩克成员的石油供应量增加。从1982年到1985年,欧佩克试图设定石油产量配额,尽量减少产量以稳定油价。由于欧佩克的各成员并未按照它们的配额进行生产,所以欧佩克努力的成效不大。在此期间,沙特阿拉伯作为一个动态的生产者主动减产,以求遏止下跌的油价。1985年8月,沙特阿拉伯再也无力担当此角色。它将自己的石油价格与零售市场的价格持平,到1986年初,开始增加产量:从200万桶/日增加到500万桶/日。1986年中,每桶原油的价格跌破10美元!即使油价如此下降,沙特阿拉伯也因其产量巨大而抵消了价格低廉对自己经济的影响,其收入依然不减。1986年12月,欧佩克将自己的价格目标定在每桶18美元。但到了1987年1月,欧佩克的企图就破灭了,油价依然走低。

石油生产资料来源:《WER》《FIR》《WSR》,2006。(非欧佩克成员石油平均产量/总量)

1990年,石油价格受到抑制,原因在于石油减产和伊拉克对科威特的入侵以及随后的海湾战争海湾战争(1990年8月2日—1991年2月28日)是联合国(UN)授权下,由联合国的34个成员组成的联军(但实际上主要由美国和英国出兵)与伊拉克的战争,旨在使科威特恢复科威特埃米尔国王的控制。这场战争的起因与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战争相似,1990年,伊拉克指责科威特通过打斜井的方式**自己的石油资源。伊拉克军队入侵科威特后,伊拉克立即遭到了由联合国安理会发起的经济制裁,美国和英国随即准备战争。1991年1月,将伊拉克军队驱出科威特的战争打响,结果,联合国军大胜,科威特恢复了自己的主权。联合国军攻入伊拉克境内,伊拉克境内的空战与地面战斗在伊拉克、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边境附近全面展开。伊拉克还向沙特阿拉伯和以色列境内的目标发射了导弹,以示报复他们对科威特的支持。由于1980—1988年间的伊朗—伊拉克战争被许多新闻机构称为“波斯湾战争”,故1991年的战争常常被称为“第二次波斯湾战争”。但人们更常用的是“海湾战争”或“第一次海湾战争”,特指伊拉克对科威特的入侵。“沙漠风暴”则是美国军队在伊拉克采取的空中与陆地行动的名称,而且用于特指那场战争。。全世界,尤其是中东各国对于萨达姆发动的入侵科威特的战争行为的憎恨远大于对其发动的与伊朗的战争行为。沙特阿拉伯——这个邻近的世界最大的石油生产者对这场战争的反应十分强烈,随后发生的事情就是有目共睹的:解放科威特的海湾战争打响,原油价格进入了持续下降阶段,至1994年通货膨胀发生之前,油价跌至1973年以来的最低点。

石油价格开始上扬,美国的经济走强,亚太地区开始恢复。从1990年到1997年,全球石油消费每天增加了620万桶。亚洲地区的石油消费量达到了每天30万桶,这也是促使油价回升并一直延续到1997年的重要因素。俄罗斯的石油减产也有助于油价的回升,1990—1996年,俄罗斯每天减产量达500万桶以上。欧佩克在控制石油价格方面的作用依然模糊不清,在产量配额改变的时间方面出现了错误,而且在欧佩克成员之间维持减产方面也是错误频出。1997年底至1998年初,石油价格迅速增加,当时欧佩克没有料到或严重低估了亚洲出现经济危机的冲击。

1997年12月,欧佩克将自己的生产配额每天增加了250万桶(增长率达10%)。1998年1月,将产量增至2750万桶/日,亚洲地区经济的迅速增长已日趋停滞。1998年,亚太地区的石油消费出现了自1982年以来的首次下降。低消费与欧佩克的增产导致石油价格再次下跌。对此,欧佩克于1998年4月将生产配额削减了125万桶/日,并于7月再次减产133.5万桶/日。至1998年12月,石油价格再次下跌。1999年初,油价开始回升,欧佩克于当年4月再次减产171.9万桶/日。虽然通常并不是所有的配额都能得到落实,但1998年初到1999年中,欧佩克的产量还是每天减少了300万桶,进而将油价提高至25美元/桶。随着经济的回暖,美元走势增强,全球油价自1981年高位之后在2000年中继续走高。在2000年4—10月间,欧佩克将配额总量每天增加320万桶,但这也不能抑制油价的高攀。2000年11月1日,随着另一配额的下达,使产量再增加50万桶/日,油价终于开始下降。

1996—2008年期间的全球石油价格。从2000年开始,非欧佩克成员的俄罗斯石油产量增加,这代表着进入21世纪以后大多数非欧佩克成员开始增加石油产量,这显然是欧佩克“力不从心”的标志。2001年,美国经济呈弱势,加之非欧佩克成员的石油产量增加,迫使石油价格再次走低。对此,欧佩克再次调整配额,开始减产,到2001年9月,欧佩克将生产配额减少了,350万桶/日。2001年11月,恐怖分子发动袭击,使得石油价格再次受到波及并陡然下跌。

美国汽油现货市场上的价格基准点西得克萨斯的调停价到2001年11月中旬下跌了35%。在正常环境下,这种量值的价格下跌已经导致了欧佩克配额的减少,但是鉴于政治气候,欧佩克一直推迟到2002年1月才实施减产措施,将自己的生产配额每天减少150万桶,欧佩克联合的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几个非欧佩克成员宣布联合减产,其减少量可达46.25万桶/日。2002年3月,这种减产措施使油价上升至25美元/桶。到2002年中期,非欧佩克成员恢复产量,但石油价格依然不断上涨。2002年后期,美国的石油库存已降至20年来的底线。到年末,过度供给并不是大问题。委内瑞拉的问题导致了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工人的大罢工,使得委内瑞拉的石油产量陡降。在石油工人大罢工的过程中,委内瑞拉再也没能使自己的石油储备能力达到以前的水准,但依然可使生产能力达到每天90万桶,在其每天350万桶产能峰值以下。2003年1—2月间,欧佩克将其每天的生产定额增加了280万桶。

2003年3月19日,委内瑞拉的石油产量开始回升委内瑞拉开始应用新的合作机制(委内瑞拉将以每桶100美元的价格每天向西班牙出售10000桶原油,以换取进口医药设备和其他货物)。资料来源:《海湾新闻》,2008年7月。,与此同时,伊拉克的军事行动也开始了。此刻,美国和其他欧佩克成员的石油储存依然很低。随着经济的发展,美国的石油需求量开始增加,亚洲的石油需求量也迅速增加。伊拉克和委内瑞拉石油生产能力的损失与欧佩克生产能力的增加满足了日益增长的全球能源需求,这样一来,也削弱了过量生产石油的能力。2002年中期,过量的石油产量还达每天600万桶,而在2004年和2005年的绝大多数时间里,石油的剩余生产力已不足100万桶/日。生产剩余石油的能力也不足以弥补绝大多数欧佩克产油国中断供给时的空缺。在一个每天石油产品消费量超过8000万桶的世界里,面对如此低的生产供给能力,油价肯定会做出相应的反应——很快就达到了40~50美元/桶。其他一些与当今石油价格相关的因素有美元的走弱、亚洲经济的崛起和石油消费量的连续增加等。2005年的飓风与美国在将甲基叔丁基醚转化为乙醇时发生的炼油厂事故导致了油价的高涨。

2006年的原油价格与正常油价资料来源:《WER》《FIR》《MIGA》,2007。

支持高油价的最重要原因之一是美国和其他石油消费国的石油库存量。在剩余生产能力达到库存水平之前,它可以为短期石油价格预测提供一种出色的工具。目前还没有欧佩克根据这种配额政策能够影响全球石油库存的证据。2006年11月出现的和2007年2月再次出现的石油减产,其主要原因是人们对不断增加的欧佩克库存量的关注。人们关心的重点在于包括原油和石油产品在内的石油总库存量,这可以成为更好的石油价格指标。

2007年10月19日,由于土耳其东部局势紧张,以及用于增加的美国石油库存量的美元价格走弱,使得美国轻质原油的价格上涨到每桶90.02美元的新高度。10月26日,原油价格再攀高峰,迅速达到了每桶92.22美元,当时全球的石油库存量反而下降了。当年10月末到11月初,油价一直走高。11月7日,轻质原油的价格再创新纪录,逼近每桶98.10美元。11月21日,油价继续走高,达到每桶99.29美元。人们对石油价格突破100美元/桶大关的恐惧使得美国《华尔街日报》惊呼:“油价高峰即将到来!”2008年1月2日,美国轻质原油在超过人们心理底线100美元/桶大关之前回落到99.69美元/桶,这是尼日利亚新年局势紧张,以及美国的石油库存量连续7周下降造成的。随后,一份英国广播公司(BBC)的报告称,单一交易者是不能抬高价格的。纽约商业交易所一位前交易人、《石油市场实时通讯》的编辑Stephen Schork说,一位场内交易商购买了1000桶(160立方米)石油,这是最低购买量,然后,此人迅速将这批石油以99.40美元/桶的价格出售,因此亏损了600美元。

然而,2008年1月3日当天的石油交易中,油价终破100美元/桶大关,达到100.05美元/桶。在随后的1月4日星期五交易中,油价回落至97.91美元/桶。其部分原因在一周的职工报告显示:失业率已经上升。即使需求量减少,在得克萨斯炼油厂大火和欧佩克减产之后的1月19日交易中,油价再次上扬至100.10美元/桶。有证据表明,供给的减少速度要快于石油的需求。2月28日,随着美元持续疲软,加之美国联邦政府的现金利率过低,难以吸引更多的石油市场资金,油价飙升至每桶103美元。由于美元持续走低,3月3日,石油价格继续高攀至104美元/桶。同日,欧佩克指责美国经济“错误地运行”才将油价推向了创纪录的高度,认为这是“吹嘘性产量”并将这些归罪于美国的乔治W·布什总统的统治结果。

3月12日,石油价格冲至每桶110美元的新高度,打破了不久前每桶109.92美元的纪录。油价继续一路走高,到了3月13日,攀升至每桶111美元。随后,在美国经济衰退的影响下,油价回落至110美元/桶。3月17日,油价再创纪录,美国的轻质石油价格达到111.80美元/桶。4月15日,油价首次突破114美元/桶。4月16日,油价达到115.07美元/桶。4月18日,由于美元持续疲软,加之尼日利亚军事力量威胁要破坏输油管线,油价再次升至117美元/桶。4月22日,油价高攀至119.90美元/桶,之后略有下降。4月25日,美国纽约交易市场上的油价达到119.10美元/桶。在此之前,曾有报道称美国军事海运司令部下令击毁了一艘伊拉克货船。

5月9日,油价首次达到每桶125美元。5月21日,布伦特原油价格就达到了130美元/桶。在5月21—22日不到24小时内,每桶原油的价格冲至135美元。6月,油价首次大幅下跌,此后美国的主要供油国委内瑞拉扬言因油田生产过久而要从2009年1月开始减产5%,墨西哥、俄罗斯和尼日利亚也出现减产的呼声,国际油价应声反弹,每桶涨价超过6美元。2008年6月6日,油价在24小时内上涨11美元,这是有史以来出现的最大涨幅。以色列放出攻击伊拉克的狠话,也被认为是导致油价上涨的原因。两大石油供给国减少石油供给,使人们产生了类似1973年能源危机时的恐慌。

早在2007年10月,一些经济学家指出,由于印度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石油需求量对石油、天然气和石油产品快速增加的需求主要来自印度与中国。快速增加。因此,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国际油价将保持在高位状态。12月,欧佩克的部长们开会,一致同意保持原有的高价位,但要稳定价格,这种价格将为石油生产国带来持续的高额收入。但是,如果油价过高,就会削弱石油消费国的经济。根据欧佩克的目标,一些分析家建议,每桶石油的价格应为70~80美元。一些主要的石油出口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且更多地使用本国所产的石油。尤为显著的是印度尼西亚,它已不再出口石油;墨西哥与伊朗的石油项目需求超前于石油生产5年时间。俄罗斯也将得到迅速的发展。显然,由于美元价值的迅速变化,油价也存在很大的变动。2008年的油价显然无论如何也不会超过每桶200美元,但若能恢复到每桶70美元的水平就已是正常的了。

减少当前高油价的万能措施

未来将会有许多间接的市场拥有者(401K计划、共同基金,甚至个人存款也是一种常规的投资方式,这一点并没有被银行认识到),螺旋式下降经济的间接影响本身就可使未来的石油贬值。20世纪80年代初期,黄金与白银所经历的影响因素就是典型的例子。在任何投机买卖市场上的情况都一样,投资者的能力将会对所包含供给与需求比例的未来价格望而却步。需求量可能下降,而供给量则可能增加,1998—1999年的情况就是如此。当时,亚洲的石油市场崩溃(需求量减少),而伊拉克增产12%(增加供给/过剩)。这一时期的石油价格低至8美元/桶。未来依然是不确定的,但已知的欧佩克与其他石油生产国目前已经显露出相当多的过剩产能。

油价出线"50分高考" "三大"推手功不可没

尼日利亚位于非洲西部的尼日尔河中下游,东临喀麦隆,南濒几内亚湾,西接贝宁,北接尼日尔。人口总数13388万人(2003年),为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人口大国之一。国土面积92.38万km2,其中陆地面积91.08万km2,可耕用的土地面积约占30.96%,永久作物面积占2.79%,其他土地面积占66.25%;可灌溉面积达2330km2;海域面积1.30万km2。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高地,南部为低山丘陵,沿海为带状平原。边界线长约4047km,海岸线长853km。尼日利亚高速公路里程达32105km,铁路里程达3557km,原油输油管线总长达2042km,油品管线达3000km,天然气管线500km。

2002年国民生产总值(GDP)约411亿美元,其中石油业占42.40%,农业占29.20%,服务业占24.10%,制造业占4.00%,其他0.30%。

一、矿产资源

尼日利亚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拥有探明储量的矿产达34种,矿山约4000个。其中能源矿产资源有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沥青;金属矿产有铁、铅、锌、锡、金、铌、钽、钨、锆、钼等;非金属矿产有滑石、石膏、重晶石、高岭土、石灰石、大理石等。

石油、天然气 尼日利亚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据第十四届世界石油大会估计,其常规石油可采资源量为402亿桶(表1),居非洲第二位,常规天然气可采资源量为7.19万亿m3,居非洲第一位。据美国《油气杂志》2002年终号报道,截至2002年底,尼日利亚的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为240亿桶(折合32.74亿t),占世界总储量的1.98%,居世界第十位;天然气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为35092.00亿m3,占世界总储量的2.25%,居世界第八位。尼日利亚的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海岸盆地,包括尼日尔河三角洲及近海水域,为非洲海岸区含油气最为丰富的地区。

煤炭 尼日利亚的煤炭为世界上低硫和低灰分的最好的烟煤之一,煤炭资源量约40亿t,主要分布在17个煤田,目前的探明储量约6亿t。为西非惟一产煤国。

沥青 尼日利亚沥青储量巨大,估计达420亿t,几乎比现有的石油储量多一倍。

锡 尼日利亚锡资源较丰富,主要集中在尼日利亚中北部。分原生矿和砂矿。原生锡矿床产于侏罗纪的年轻花岗岩及前寒武纪的老花岗岩中,这些花岗岩的展布受一系列环形断裂控制。原生矿床的品位均不太高,目前开采的大多为第四纪砂锡矿床。较著名的有卓斯高原锡矿区,它位于卡诺以南约240km,矿区中锡、铌和钽储量分别为7.9万t、2.66万t和1600t。

表1 尼日利亚矿产资源估算储量统计

铌、钽 尼日利亚是世界铌、钽资源的主要产地之一,其储量分别为63500t和3175.2t,储量基础为9077t和4536t(1989年),大多产于该国中、北部的锡矿床中,以铌铁矿和钽铁矿的形式与锡石共生。

铅锌 铅锌储量为120万t,主要分布在8个州,其中在贝努埃盆地有阿麦加、尼也巴、阿巴卡利基。尼中部偏东地区铅/锌保有储量达500万t。目前尼政府鼓励合资企业开发全国的铅/锌矿。

铁 铁矿石储量达30亿t,主要分布在Kogi、Enugu、Niger、Zamfara和kaduna。其中Kogi和Enugu地区铁矿石勘探程度较高。

滑石 尼日利亚拥有丰富的滑石资源,为世界滑石资源大国之一,估算的滑石储量为4000万t,且滑石品种多样,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Niger、Osun、Kogi、Ogun及Kaduna州。目前,在Niger州年产3000t的滑石厂是尼惟一一家滑石厂。滑石用途广泛,因此在尼开采滑石既可满足本地市场需要,亦可出口。

石膏 石膏是水泥生产的重要添加材料,也可用于生产熟石膏与粉笔。尼石膏资源约10亿t,分布在多个地区。目前,尼急需扩大石膏的开采满足市场需求。

黄金 尼西南部片岩带已探明有黄金冲积矿及原生矿。储量以冲击矿为主。目前,均为小规模开发。尼政府鼓励私人投资者购买黄金原生矿的独家开采权。

二、矿业生产

尼日利亚矿业发展有较长的历史,早在15世纪欧洲人进入该国之前,西部的当地居民就在采冶锡矿石了。煤也是该国开发较早的矿种之一,但总体矿业规模一直很小,直到20世纪60年代石油工业的迅速崛起,才使矿业成为该国经济的支柱事业。但目前矿业发展不平衡,矿业产值的绝大多数来自石油工业,尼日利亚经济主要依赖石油工业,国内生产总值的20%、政府收入的80%和国家外汇收入的90%~95%均来自石油工业。目前除石油天然气工业外,其他固体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程度都较低,勘探开发潜力较大。

石油和天然气 尼日利亚第一个油田—7奥洛伊比油田发现于 1956年。该国 1958年正式生产原油。1962年开始与外国公司合营,石油工业迅速发展,70年代达到巅峰状态,年产量保持在1亿t左右(表2)。

表2 尼日利亚主要矿产品产量

目前,尼日利亚是欧佩克成员国之一,也是非洲最大的石油生产国。2002年石油产量为9860万t。

煤 历史上煤炭工业曾在该国工业中占有重要位置,1960年煤产量将近100万t,但由于后来石油工业的迅速发展,沉重地打击了煤炭工业。2001年产煤仅3.5万t(均产自埃努古地区的4个矿山),远远低于它的潜力。

钢、铁 尼日利亚铁矿资源丰富,但铁矿石品位较低,目前,主要产自夸孜州奥克内附近的伊塔佩的两个露天矿,年产矿石30万t。尼日利亚钢铁加工业比较发达,本地产的矿石明显不够,大量原料需从国外进口。位于本代尔州的一家钢厂直接加工从利比里亚和巴西进口的铁矿石进行生产,另有3个轧钢厂使用从西欧进口的钢坯进行生产。1998年钢产量为0.2万t。政府还引进前苏联技术在夸拉州的阿贾奥岸滩建一个更大的钢厂,投产后生产能力将成倍增长。

锡 尼日利亚锡矿生产在历史上曾有过辉煌的成绩。1919年锡金属产量为5718t,1965年达到9700t,20世纪70年代开始,由于国际市场供大于求,使其锡产量逐年下降。目前,尼日利亚是锡生产国联合会成员国。每年的生产份额为1500t,2001年锡产量为25t。

尼日利亚矿业总产值较大。但也存在许多问题,最重要的是缺乏资金和管理人员。政府正在着手解决这些问题。

尼日利亚政府较重视对外贸易,为非洲主要贸易国。2002年尼日利亚贸易出口量达173亿美元(离岸价,下同,表3),贸易进口量达136亿美元,贸易顺差为37亿美元。主要出口商品为原油、咖啡豆和橡胶,其中石油和油品占其出口总量的95.0%;主要出口贸易伙伴为美国(占32.3%)、巴西(占8.3%)、西班牙(占7.2%)、印度尼西亚(占5.9%)、法国(占5.6%)和印度(占4.0%)。主要进口商品为机械、化工产品、运输设备、制造原料和食品,主要的贸易伙伴为英国(占9.6%)、美国(占9.4%)、中国(占9.3%)、法国(占8.7%)、德国(占6.8%)、韩国(占6.1%)、荷兰(占5.2%)和意大利(占4.7%)。

表3 近年来尼日利亚进出口贸易额 单位:亿美元

尼日利亚为世界第九大石油出口国,石油出口收入约占其国民收入的二分之一,外汇收入的95%来自石油出口。1999年3月以来世界原油价格飞涨使尼日利亚的石油出口收入大幅度增加,由1998年的98.55亿美元增加到2000年的209.75亿美元,增长了112.83%,2001年石油出口收入达208.27亿美元,2002年石油出口量达190万桶/日,石油出口收入达172亿美元,占其外汇总收入的90%。尼日利亚石油主要出口到美国和欧洲,为继沙特阿拉伯、墨西哥、加拿大和委内瑞拉之后,美国第5大石油进口国。

尼日利亚从1999年开始LNG出口,出口量逐年增长,由1999年的7.4亿m3增加到2002年的78.4亿m3,增长近10倍,2002年尼日利亚LNG主要出口到意大利(35亿m3)、西班牙(16.1亿m3)、土耳其(12.7亿m3)、法国(8.0亿m3)、葡萄牙(4.3亿m3)和美国(2.3亿m3)。

三、石油工业发展

尼日利亚为非洲第一大石油生产国,石油产量居世界第十一位,为欧佩克组织的重要成员国,石油工业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尼日利亚最早的石油工业完全被外国石油公司所垄断,1934年壳牌-达西公司最早取得了石油勘探权,20世纪50年代以后,海湾、莫比尔、德士古等跨国公司纷纷进入尼日利亚石油市场,外国公司控制了尼日利亚石油工业的上游和下游。为了收回石油资源的主权,独立后的尼日利亚政府主要通过颁布石油法、建立国家石油公司(NNOC)和参加欧佩克组织等途径努力摆脱国际石油垄断资本的控制,石油法规定尼政府与在尼日利亚经营的外国公司享有同等参与权,通过对外国石油公司实行参股,并不断提高参股比例,逐步从外国公司手中收回石油资源主权,1979年尼日利亚国家石油公司在各外资公司中的参股比例已达60%,自此彻底扭转了受控于外国资本的局面。目前对最大的外资公司壳牌公司(shell)的参股比例达55%,对其他的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雪佛龙德士古(ChevronTexaco)、埃尼/Agip(ENI/Agip)和道达尔菲纳埃尔夫公司(TotalFinaELF)的参股比例达60%。

20世纪60年代尼日利亚石油产量为15万桶/日,80年代随着OPEC部分市场份额的损失,特别是北海油田对尼石油形成强力竞争,导致尼石油大幅减产,1987年尼石油产量锐减至127万桶/日,石油出口收入仅为70亿美元,不足1980年的1/3。80年代末期产量逐步恢复,到1997年第四季度产量达到232万桶/日。以后随着OPEC配额减少以及尼日尔三角洲地区政治骚乱,产量有所下降。2000年产量再度回升到207万桶/日,2001年继续增至228万桶/日。2001年1月,OPEC将尼日利亚石油配额从207.5万桶/日连续消减到178.7万桶/日,使尼日利亚石油产量再度收缩。虽然尼日利亚对OPEC限产规定从未严格遵守过,2002年10月,尼日利亚石油产量超过OPEC配额达到194万桶/日,但仍然使尼日利亚石油产量受到较大限制。2003年因美对伊战争,OPEC提高了成员国的生产配额,2003年1月尼日利亚获配额为189.4万桶/日,2月为201.8万桶/日,目前最新配额为209.2万桶/日。2003年3月在尼日尔三角洲的Warri地区发生的社区冲突引发严重的地区骚乱,使日产量下降至81.75万桶日,从而导致世界原油市场价格波动,使国际油价从26美元/桶升至28.5美元/桶。

2002年石油产量为9860万t,居世界第十一位。石油生产主要集中在陆上,约占全国总产量的75%。油田约250个,其中生产油田139个,生产井2586口。

目前,在尼日利亚从事油气勘探的国外公司有:英国BG公司、BP公司、雪佛龙德士古、埃克森美孚、埃尼/Agip、道达尔菲纳埃尔夫公司、挪威国家石油公司(Statoil)、Sun Oil、Petrobras 和Tenneco公司。

未来3年随着新的深水油田投产,尼日利亚的石油产量可增加40万t/日。尼日利亚为世界第七大石油出口国,2010年前该国深水石油产量可超过100万桶/日。壳牌公司投资27亿美元建设的最大的Bonga新的深水油田将于2006年投产,Bonga油田位于距Niger Delta 120km的海域,水深1000~1100m,预测石油储量6亿桶。ExxonMobi公司的Erha油田将于2005年首次投产,该油田拥有储量1亿桶,产量可达15万桶/日。ChevronTexaco公司作业的 Agbami项目将于2007年投产,产量将达25万桶/日,该油田拥有石油储量10亿桶。

尼日利亚政府制定了长期石油发展计划将石油产量由目前的200万桶/日增加到2010年的400万桶/日,努力增加石油探明储量,将石油探明储量由目前的240亿桶增加到400亿桶。

四、矿业政策

尼日利亚原为农业国,1962年农业和其他非油气的产值占国民收入的比例高达78.2%,20世纪70年代石油工业的崛起,农业和其他产业被忽视发展缓慢,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业和其他非油气的产值占国民收入的比例下降至1977年1.1%,而油气工业产值占国民收入的比例由1962年的13.3%猛增至1977年98.9%。90年代初由于尼日利亚政局动荡和西方国家经济制裁等原因,经济持续恶化,1992年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列为低收入国家,1995年尼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取得了一定成效,1998年由于国际石油市场油价暴跌,使尼日利亚经济遭受了巨大损失,1999年奥巴桑乔上台后,积极推行自由化和私有化改革,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大力扶持农业,加强石油、天然气和矿业等产业的发展及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经济调整和复兴的方针政策,积极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努力把尼日利亚建成西非的经济和金融中心。自2000年以来国际石油市场价格持续走高,使尼日利亚经济形势趋于好转,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GDP)达417亿美元,增长率达3%;2002年约411亿美元,增长率达3.2%;估计2003年GDP的增长率 3.5%。

尼日利亚独立后对固体矿产资源的开发比较重视,首先对铁矿和煤炭进行了开发。规定所有的固体矿产资源归尼日利亚联邦政府所有,勘探权、专有勘探许可证和采矿许可证均有固体矿产开发部颁发,并于1969年颁布了采矿法令和采矿法规。尼日利亚在矿业方面的重要的举措有:

·1970年在全国建立了几个铁矿山和钢铁厂,并组建了尼日利亚矿业公司,该公司的职责负责除煤炭和石油以外的所有固体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

·1995年组建了固体矿产开发部;

·1999年对1948年颁布的矿业法规进行了修订,在一些地区对投资者实行优惠的鼓励政策,这些政策包括3~5年的税收减免、延期支付矿区租用费和免除进口矿山设备的进口税费。

尽管采取了以上措施固体矿产在国民经济(GDP)中比例仍然很低,国家只对大型的矿山进行开发,小型矿山由于缺乏投资、不安全的矿山开采方法、破坏环境和缺乏技术使小型矿山违规生产,一些合法的小型矿山由于缺乏投资,对矿山的经济可采资源不能进行勘探。

近两年来,尼日利亚经济在市场化改革中进展缓慢,虽然依靠丰富的石油资源使其经济总量位居非洲第二,但民选政府执政后并未使经济摆脱对石油的依赖,实现经济的多元化目标,从而使经济步入快速增长的轨道。尼日利亚政府为了摆脱经济对石油的过分依赖,实现经济多样化,大力吸引外资进入非石油领域,加速私有化进程和积极发展国内中小企业,特别是在非石油领域大量吸引外国直接投资(FDI)。尼日利亚政府鼓励私营领域为主导的矿业开发,并为投资者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并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联邦固体矿开发部制定的有关固体矿开发的鼓励措施,包括:

(1)3~5年免税;

(2)依据投资规模与项目情况延迟交纳特许使用金;

(3)探测、勘察支出尽可能资本化;

(4)加强矿区基础设施建设,如公路、供电;

(5)允许外商独资设立矿业开采公司。

尼联邦固体矿开发部负责为本土与外国投资者颁发勘探许可证。开采许可证的申请程序:

(1)公司首先向联邦固体矿开发部申请矿业准入证书。具体提交的文件包括公司注册证明(由公司注册事务委员会颁发)、技术水平与财务能力的证明文件。

(2)申请勘探权(简称PR),在PR规定范围内实施全面科学的矿物勘探。如进展顺利,即可在具体地点锁定具体某种矿物。

(3)公司向矿物所在地州矿产办公室申请独家开采许可证(简称EPL)。该许可证限定开采区域及矿物,依法开发面积不能超过22km2。一旦获得该许可证,公司拥有该区域开采专有权。根据地势特点,该许可证每1~2年需更新。公司在确信EPL规定区域内矿物开采量可达到规模经济数量要求时,即可申请采矿许可证(简称ML)。

2002年7月尼日利亚政府设立了固体矿产开发总统顾问委员会,主席由固体矿产开发部部长担任,委员由包括财政、通讯交通、电力钢铁、工业、环境和科学与技术等35个部门的部长组成。该委员会的职责包括:对现有的矿业法律和法规进行修订,使其对私人投资者更友好、更具吸引力;建议在固体矿业开发方面引入竞争和鼓励机制;建议为投资者提供尼日利亚潜在的综合地质数据和信息;制定尼日利亚已探明的矿产资源的勘探规划;制定获得固体矿产业技术专家的计划;对固体矿产开发部进行改革促进固体矿产业发展。该委员会制定了未来7年固体矿产的开发规划,该规划包括:加快固体矿业开发刺激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增长,提高固体矿产业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制定2010年尼日利亚地方工业对矿产的消耗规划。短期内该委员会的任务是在固体矿产开发部建立数据中心为投资者提供地质和技术信息,增加煤炭在发热和电力中供应使能源结构多样化。

尼日利亚矿业开发水平很低,绝大多数仍待开发,因此在尼日利亚矿业领域投资机会巨大。

油价持续暴跌哪些国家最受伤

周二(6月7日),国际油价持续飙涨逾1%,美油收报50.36美元/桶,近一年来首次收于每桶50美元之上,触及2016年高位,布油冲上51美元,收报51.44美元/桶。那么这次原油价格再次站50大关,究竟是为了什么呢?下面就带你一一解析?

一、尼日利亚遇袭导致全球供应短缺

周二,国际油价上涨,因预计美国国内库存下降,且担心因尼日利亚的石油行业遭受袭击而导致全球供应短缺。

路透调查的最新结果显示,预计上周美国原油库存减少270万桶,为连续第三周下降。

油价在过去两个交易日反弹,此前尼日利亚尼日尔三角洲的复仇者组织誓言要使得该国原油产量降至零。尼日利亚去年是非洲最大的产油国。尼日利亚政府称,正在启动与复仇者组织的谈判。

据最新消息显示,由于近期的军事袭击,尼日利亚邦尼轻质原油日产油量预计将下跌17万桶。近期包括加拿大、利比亚、委内瑞拉和尼日利亚在内多地的供应中断事件集中爆发导致美国炼油企业只能大量消耗本国储备,因美国原油进口出现下滑。

不过加拿大阿省野火灾区的重建工作正在稳步进行,大量原油企业也开始着手恢复产量,不过当前仍有至少40万桶的日均产量尚未恢复。

二、API原油库存减少356.9万桶

北京时间周三(6月8日)凌晨4:30,美国石油协会(API)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3日当周,美国API原油库存减少356.9万桶至5.356亿桶,路透调查的分析师预期减少350万桶,基本符合预期。

具体数据,截至6月3日当周,美国API原油库存减少356.9万桶,预期减少350万桶,基本符合预期,而前值则为增加235.1万桶。当周API汽油库存增加76万桶,预期减少12.5万桶,前值减少148.5万桶,当周API精炼油库存增加27万桶,预期减少350万桶,前值增加235.1万桶。

美国石油协会同时表示,截至6月3日当周,美国API库欣地区原油库存减少130.9万桶,前值减少103.6万桶。油价受支撑。

三、EIA月报上调油价预估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发布月度短期能源展望报告,2016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长预估上调2万桶/日,预计同比增长145万桶/日;2017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长预估下调7万桶/日,同比增幅为147万桶/日。

报告同时将2016年美国原油需求增长预估从之前的14万桶/日上调至22万桶/日,并将2017年美国原油需求增幅从之前的12万桶/日下调至6万桶/日。此外,今年美国原油产量将减少83万桶/日,至860万桶/日,明年产量料将减少41万桶/日至819万桶/日,均与之前的预估一致。

EIA月度报告似乎缓解了市场对此的担忧情绪,该机构上调了WTI和布伦特油价的预期,并预计2016和2017年美国原油产量保持不变。

综上所述,在以上三大利好推动下,原油价格成功突破50大关。

汽油多少钱一升

油价暴跌不是所有人都在叫好。俄罗斯总统普京近日就公开表态称,如果油价低于80美元,世界经济就要崩溃。无疑,油价暴跌让俄罗斯经济很难受。

如何判断一个国家因为油价暴跌而“受伤”的痛苦程度?油价与一国财政收支表的关系就是反映这个问题的一个角度。

经济学家认为,达成收支平衡要求的油价越高、赤字幅度越大,则这个产油国在目前油价暴跌的情况下遭受的痛苦就越大。

上述图表显示的就是这些产油国要达到收支平衡所需的石油售价水平,以及其当前处在预算赤字还是盈余状态。

如上图显示,俄罗斯现在已处在预算赤字状态,而达成收支平衡的石油价格要求在104美元/桶。

不过,油价下跌后最难受的国家并不是俄罗斯,而是伊朗。处在赤字状态的委内瑞拉、尼日利亚、伊拉克、利比亚眼下的日子都不太好过。

进一步地研究你会发现,伊朗和委内瑞拉虽然都是产油国中的“急先锋”,但在今年1月之前,它们的财政收支就已经在赤字状态。这似乎意味着,美国此番打压油价并不是针对这两个反美国家。油价暴跌后,新上榜的俄罗斯更像是油价暴跌的打压对象。

种种迹象表明,在乌克兰危机中,美国通过期油杠杆压制俄罗斯经济表现,从而削弱俄国力、能动性和竞争力,是远比其他制裁甚至军事手段更有效的“制俄良策”。

沙特: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产油国在油价下跌期间都很难受。从图表中不难发现,阿曼和科威特这两个海湾产油国目前状态最佳。

更有意思的是沙特。油价暴跌后,沙特的财政收支从盈余变成了赤字。然而,不少西方媒体猜测,此轮油价的持续暴跌,和美国、沙特两家的台下算计有关。

沙特为何宁肯自损八百也要杀敌?

按照《金融时报》等媒体的分析,沙特希望借低油价侵吞其他产油国,尤其是老对手伊朗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

今日油价将于10月9日24: 00调整。目前刚刚统计了一个工作日,原油变化率为0.35%。预计油价上调35元/吨,尚未达到上调标准。

今日油价(9月22日)请参考下面的汽柴油价格列表。云南、陕西、四川、贵州、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辽宁、黑龙江油价没有统一价格。

今日国际油价:纽约商品交易所(WTI)上涨0.38%,至每桶70.56美元,布伦特上涨0.60%,至每桶74.36美元。

今日国际油价最新消息

随着石油输出国组织放松限产,俄罗斯明年的石油产量有望恢复到苏联解体后的高点。根据该国财政部向政府提交的预算草案,预计2022年俄罗斯企业将把石油和凝析油总产量提高8%,达到5.599亿吨,并在2023年至2024年保持在这一水平附近。

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多次表示,俄罗斯将遵守其石油输出国组织目标,这意味着该国的石油产量将在2022年5月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尼日利亚部长:由于重新启动油田的困难,尼日利亚的石油产量低于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配额。

白宫宣布,对能在三天内提供疫苗接种证明或新冠肺炎检测阴性证明的非公民的旅行限制将被取消。这一变化将于11月初生效,分析师认为这将刺激今年的假日预订。

周二公布的一份时间表显示,从10月到12月,俄罗斯预计将通过波罗的海港口增加乌拉尔石油出口。与此同时,两名石油输出国组织消息人士称,该组织石油减产计划的比例从7月份的109%增至8月份的116%。

如果你提前知道油价涨跌,请关注头条“早知道油价”

百万购车补贴